• 19阅读
  • 0回复

在传统戏曲艺术基础上大胆革新 河南举行现代戏观摩演出 甘肃少数民族群众业余文艺观摩演出丰富多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25
第2版()
专栏:

在传统戏曲艺术基础上大胆革新
河南举行现代戏观摩演出
甘肃少数民族群众业余文艺观摩演出丰富多彩
新华社郑州二十四日电 河南现代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最近在郑州举行。这次大会用大胆创新的革命精神,丰富了河南的戏剧艺术。
会上共演出包括豫剧、曲剧、越调、话剧、四平等剧种的二十四个观摩剧目和三个展览剧目,它们大部分是河南戏剧工作者创作的。其中《李双双》、《瘦马记》、《刘氏牌坊》等大型剧,从多方面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复杂的阶级斗争和人民内部矛盾,塑造了一组崇高的英雄人物的形象,深受观众的欢迎。此外,还演出了《卖箩筐》、《好媳妇》、《红管家》等十个独幕剧,这些独幕剧由于形式短小、演出方便,能及时反映当前的现实斗争而引起人们普遍重视。
为了表现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精神面貌,许多优秀剧目从唱腔、表演到舞台美术,从音乐设计到灯光布景,都在传统戏曲艺术的基础上作了不同程度的革新尝试。常香玉扮演的李双双,唱腔和表演都是根据人物性格设计的,摆脱了旧的戏曲中人物和唱腔脱节的现象。她从现实生活出发,揉合了豫剧各种板路的唱腔特点,采用了话剧的一些表演手法,成功地刻划了李双双的典型性格。著名越调戏演员申凤梅在《卖箩筐》的表演中,为了表达女主角张大娘的激越感情,在革新唱腔方面也作了许多大胆的尝试。
这次戏剧观摩演出大会还把学习河南省豫剧三团坚持演现代戏和不断改造思想的经验,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豫剧三团的演员长期坚持深入实际,改造思想,带头演现代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们在观摩会上把十二年来演过的现代戏中最好的三十多个段子,组成一个丰富多彩的唱腔音乐会。使代表们听到了传统豫剧的唱腔,闻到河南农村的乡土气息,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人们普遍认为这样的唱腔音乐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河南戏曲历史上的一种革命。许多戏曲演员和河南豫剧三团的演员作了广泛的接触,表示要学习三团演员艰苦朴素、深入群众的生活作风,学习他们在艺术上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的革命精神。
新华社兰州二十四日电 甘肃省最近举行了少数民族群众业余文艺观摩演出。
参加这次演出的有裕固、东乡、保安、撒拉、回、藏、蒙古、哈萨克、土九个少数民族的一百五十名代表。他们都来自基层,其中有许多人还是农牧业战线上的五好社员和五好干部。会上共演出了五十个节目。这些节目以不同的民族文艺形式,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东乡族和撒拉族代表演唱的《花儿》(民歌),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了广大观众。撒拉族贫农出身的女社员马法土买用新旧社会对比的方式演唱了《好不过毛泽东时代》。她用真挚强烈的感情激起人们对旧社会的憎恨和新社会的热爱。东乡族代表马木都等七人用热情洋溢、诙谐风趣的格调演唱了《火红的太阳升高了》、《贫农下中农骨头硬》等节目,受到观众的热烈赞赏。白玉峰等八人演出的东乡族舞蹈《赶略略》,描写东乡族山区社员们赶着毛驴,驮着麦捆,翻山越岭送麦上场的情景。演出者运用脚步动作和两手舞蹈姿态表达驴群的上山、下山和社员们的欢乐心情。表演充满生活气息,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
来自甘南草原的藏族代表们演出的舞蹈《三个女民兵》,以抒情和叙事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生动地反映了三个藏族女民兵逮捕一个盗马贼的故事,具有小型舞蹈剧的特色,丰富了藏族民间舞蹈艺术。藏族代表们演出的另一个节目《欢迎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团》,表达了牧民们欢迎工作团的热情。
观摩演出结束后,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汪锋曾接见了参加观摩演出的全体代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