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认真继承传统 大胆突破传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25
第5版()
专栏:

认真继承传统 大胆突破传统
武汉市京剧团演员 高盛麟
参加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后,心情非常兴奋。一个多月以来,听了几位中央领导同志的报告,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解放以来,自己对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的认识是不清楚的,以为只要为工农兵演出就是为工农兵服务了,以为把传统剧目加工整理就是“推陈出新”了。因此,不能积极主动地把工农兵的形象树在舞台上,演来演去还是帝王将相。工农兵群众看不到自己从事的斗争生活在京剧舞台上的反映。他们在舞台上所受到的感染,不是共产主义精神,而是封建道德。回顾起来,真是辜负了党的教导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期望。这次听了首长们的报告,感到句句亲切,深深体会到:京剧艺术再不能让死人统治舞台了,非演活人、非演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的英雄形象不可,非演革命的现代戏不可,非要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教育人民不可。这不但是关系到我们这一代,而且是关系到子孙后代永不褪色的大事。
在这次观摩演出会上,我兴奋地看到,京剧在表现革命的现代生活、塑造我们时代的工农兵英雄形象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舞台上出现了在党领导下的各个历史时期革命斗争生活的局面,有取材于震动世界的红军万里长征某些侧面的;有反映伟大的抗日战争的斗争情景的;有歌颂人民解放军英勇战斗的;有表现英雄的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的;有反映革命的地下斗争的;有表现敌我之间的阶级斗争的;也有表现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的。还有不少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题材的剧目。在这些剧目里,我们看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工农兵的英雄形象,都具有极大的现实教育意义。
许多京剧界老前辈们在这次演出中所表现出来的政治热情真是令人敬佩,年轻一代在这次演出中展示了惊人的艺术才华,很值得我努力学习,迎头赶上。在这次演出中,许多同志所创造的革命英雄形象实在令人感动,从演古人到演今人,从演帝王将相到演工农兵的英雄形象,而且演得很好,这是多大的变化啊!
在这次观摩演出中,不但在演出剧目内容方面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在内容要求与推动下,在继承发展传统艺术,创造新的表演手段上也有新发展。在艺术创造中突出的特点是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并以生活为依据大胆地突破、运用、发展传统的表演手段,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例如,属于武生行的李仲林同志,他的表演以灵巧见长,身轻如燕。从《智取威虎山》杨子荣的形象塑造上看,不但发挥了他的表演特长,而且创造了新的表演手段。在杨子荣进入林海雪原的途中,演员“化”用了“走边”的技巧,在打虎一节戏里,“旋脚”、蹦、跳等技巧的运用很好,演员有视象,虚中见实,眼中有虎,既有生活真实,又不失京剧特色。威虎厅里的一场戏更是精采,李仲林同志很好地把握了人物“为革命哪怕上刀山”、对人民解放事业赤胆忠心,以及杨子荣身经百战、勇敢机智的性格。面对着狡猾诡诈的座山雕和八大金刚,他细心分析判断了他们的言谈举止,进行较准确的对答。他在对答座山雕的问话时很能抓住火候,不露痕迹,轻松自如;演员掌握着人物勇敢、机智、沉着的特点,击破敌人的进攻,因此,杨子荣的形象一步步高大起来。李仲林同志把表演艺术“化”在人民解放军侦察英雄形象的塑造上。
从生活出发,“化”传统艺术来表现人物,在英雄人物、正面人物的塑造上,《红嫂》中的伤员彭排长(李师斌扮演)也体现得较好。彭排长在剧中是个较为次要的人物,但由于演员演得好,不但有力地衬托了红嫂的形象,而彭排长这一形象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幕后一声西皮倒板出场,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位机警、勇敢的战士。他手里的冲锋枪运用得好,当他拉开枪栓、发现子弹打光了以后的一段舞蹈表现卧倒、前进、找地形等动作,都充分发挥了枪的作用,运用得很自然,通过枪的运用,看到了战士的心情。当他口渴如焚的时候,打开水壶一看水干了,这时演员一手持枪、一手拿水壶的舞蹈,既真且美,连两根带子(一条枪带、一条水壶带)都“活”起来了,都显示了人物的性格,有助于展示八路军威武的气概。当他昏倒在地时,演员运用了类似“卧鱼”的身段,但看上去有生活真实感。演员细致设计的每一个动作都使人感到既是战士的生活,又有京剧舞蹈艺术的美,但它是溶于人物的气质、精神面貌之中的。
北京京剧团演出的《杜鹃山》不但本子改得好,而且演得好。演员的艺术创造也给我很大启发。他们对待艺术的革命精神很值得我学习。马连良先生是京剧著名的老生,在《杜鹃山》中扮演的郑老万虽然是配角,但形象鲜明突出。他演了一辈子的戏都没说过京白,但这次根据人物要求说了一口京白,念得真实、有力,语言的节奏、韵律、口吻都是创新的,但又是京剧化的。他出场给我第一个印象是“象”,下山坡的几步走得很好看,没有帝王将相出场那种迈方步的痕迹,但是很有“步法”,是农民的步法,是郑老万的步法,又是京剧中有节奏的步法。在骂叛徒一节戏里,他的唱功特色有了发挥,唱得有感情,爱憎分明。他创造了一位受尽地主阶级摧残,对反动统治阶级充满着阶级仇恨、对党热爱、富有勇敢、朴素、善良、乐观性格的农民形象。马派艺术在与劳动人民形象的联系中迸发出了新生的火花。裘盛戎扮演的乌豆是成功的,塑造了一个怀有与封建地主阶级不共戴天之仇的典型的农民革命英雄形象。盛戎同志对乌豆钻得深、演得细,他演的不是一个草莽英雄,从本质上区别于老戏花脸里的山大王,演员对人物的刻划紧紧抓住了他革命性的本质一面,抓住了他善良、纯朴、敦厚的一面,抓住了他的阶级本质的特性,但同时也恰当地体现了他那粗野的性格和狭隘的复仇思想,因此,人物形象生龙活虎,真实可信。盛戎同志是通过一个接一个的细节的刻划来揭示乌豆这个人物的。乌豆从毒蛇胆的监狱中逃跑出来,在见杜妈妈时那种悲喜交集的心情,那种纯朴的阶级感情,以朴素的语言和西皮散板的唱腔表现得淋漓尽致。乌豆听到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时候,从盼共产党到下山“抢”个共产党的表演主要以说白来表现,盛戎念得有感情,是乌豆的语言,表现了人物盼党、找党的急切心情。入党一场的表演给我印象很深,盛戎表现得有分寸。这里用了近似汉调二黄的唱腔,抒发出乌豆的心声。当温七九子向他煽风点火,挑拨他与贺湘的关系时,他虽然不能识破温七九子的歹意,但人物思想感情体现得准确。他以义愤填膺的心情对着温七九子说出“你给我滚!”这四个字充满着阶级感情,不但表现了乌豆在贺湘的帮助下思想觉悟的提高,也表现了党与劳动人民的血肉关系。
在这次会演中,先后看到了赵燕侠同志所创造的阿庆嫂和贺湘两个共产党员的形象。这两个人物各具特色。虽说都是英雄形象,都是共产党员,但相互不能代替,贺湘就是贺湘,阿庆嫂就是阿庆嫂。现在我想只谈宁夏京剧团李丽芳演的贺湘,在“劫刑场”的第一次出场的四句念白处理上,很有新意,这是从京剧定场诗的形式“脱”出来的,但由于词好,念得有感情,既有新诗的气魄、风格,又是京剧的定场诗。当贺湘登上绞刑台的时候,突然左手抓住了吊在树上的绳索,右手指向匪徒。这一动作很精彩,集中地体现了共产党员临危不惧的精神气节。与“铁血队”队员们祝酒的一段戏演得也很感人,当郑老万提到他的乳名时,她说道:“我就是小湘子啊!”这句话听来真是亲切,特别当她讲述家世时,语气、声调上是诚恳又爽朗,她不是表演诉苦、象谈别人的身世一样,一听就使人体会到这位共产党员受的苦比别人也不少,对地主阶级、反动统治阶级充满着仇恨,但她不是单纯的个人仇恨,而是早已将个人阶级仇恨与天下受苦人的命运联系起来了,与党的事业联系起来了。赵燕侠同志所创造的贺湘这一形象,在以后的几场戏里也是唱、做、念俱佳,较为准确地体现了贺湘在执行毛主席的军事策略思想、以及在改造这支农民队伍中,进行耐心教育、启发诱导、坚持原则的精神。在《杜鹃山》一剧中许多人物形象都是鲜明的,马富禄老先生扮演的老地保,谭元寿同志扮演的石匠李,马长礼同志扮演的温七九子都不错,人物之间搭扣得紧,都是为戏的完整性而进行创造。因此,很好地体现了剧本的思想深度,突出了英雄形象,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杜鹃山》这出戏的观摩,给我的启发是多方面的。马连良、裘盛戎等同志所创造的人物形象之所以较为鲜明感人,正是因为他们首先考虑的是现代人,是具体的戏,是戏中具体的形象,在人物的要求下大胆地继承传统,大胆突破传统,以京剧的特有手段来创造人物形象。盛戎同志在老戏中善于铜锤花脸,多半是演包公、姚期、窦尔敦之类的人物,穿的宽袍大袖,这就要求他在塑造乌豆这一形象时更要从唱、念、做几方面突破行当的束缚。盛戎并未受传统的束缚,但又未完全离开传统手法的特点。盛戎的念,既未能象他在老戏里那样念韵白,又区别于老戏花脸的京白。在唱的方面也必须突破,这次在乌豆这一形象创造上正是突破传统而又继承传统的。裘派的能收能放的唱法、柔中见刚的唱腔风格特色保持并得到了发扬。根据唱词要求设计的唱腔,唱、念、做基本上达到了合谐统一。盛戎的表演,我认为是以裘派艺术演乌豆,从而发展了裘派艺术,使它与革命现代戏的人物结合起来。由于他们从生活、从人物出发,严肃地考虑传统形式,精心地设计表演手段,才达到感人的效果。他们的艺术创造给我最突出的启发,就是敢于批判地继承传统的科学精神。
前些时,曾经有人说,京剧表演现代生活,演工农兵的戏,会毁灭京剧艺术,会抛弃传统的唱念做打,会失去京剧艺术特色……。事实怎样呢?从这次观摩演出中得到证明是:京剧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只有表现了新的革命斗争生活,反映了工农兵的伟大精神面貌,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才能真正继承传统的表演艺术,保持和发展京剧艺术特色。
通过这段观摩学习,不但在艺术上有了许多收获,而最重要的体会是:要演好革命的现代戏,首先必须从思想感情上热爱工农兵,必须长期地到工农兵中去改造自己。我决心向同志们学习这条根本经验,按照毛主席嘱咐我们的那样,到斗争中去,改造自己,脱胎换骨,做彻底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和文艺战线上同志们一道,攀上社会主义的京剧艺术的高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