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职工家属回乡生产大有好处——江北煤矿组织职工家属回乡参加劳动的重大意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27
第1版()
专栏:社论

职工家属回乡生产大有好处
——江北煤矿组织职工家属回乡参加劳动的重大意义
我们有很多工矿企业地处农村或者接近农村,工人大部分来自农村,这种企业的职工能不能够做到尽量少带家属呢?或者能不能够组织一部分有条件参加农业劳动的家属回到农村去呢?今天本报发表的四川江北煤矿的材料说明这是可能的。这个煤矿从一九五八年以来,经过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分期分批地组织了七百多户两千多名家属回到农村参加农业劳动,其中有不少家属已经当了生产队长,人民代表,贫农代表,有的还被评为“五好”社员。目前煤矿两千多名职工中,带家属的只有一百四十四户,他们多数来自外省外县或者夫妻双方都在煤矿工作。
减少工矿企业的职工家属,让他们回到农业劳动的岗位上去,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意义呢?有很大意义。
我们以江北煤矿为例,算两笔大账。一笔是节约和增产粮食的账。据统计,这个煤矿动员回到农村的两千多名家属原来每年需要国家供应近五十万斤粮食,而他们回到农村以后,每年即可生产很多粮食,除去自食部分,还有可能给国家提供部分商品粮。大家想想,全国该有多少个类似江北煤矿的企业,如果都能尽可能地减少一些职工家属,国家每年该减少多少供应城市的粮食,农村每年该增产多少粮食!
农村是最广阔的天地,从它能够容纳的劳动力来说,更是如此。在农村,只要组织得当,不管全劳力、半劳力、辅助劳力,都能够大有作为。组织职工家属中有条件参加农业劳动的回农村去,不仅可以适当减轻农村对城市工矿区的负担,而且是城市工矿区对农业生产的人力支援。而在城市中情形便大不相同,由于工业生产的特殊性,对劳动力的要求既有相当的条件,又有一定的限制,很多可以参加农业劳动的人,就不适宜参加厂矿的劳动。家属回到农村,只要自己能够劳动又积极劳动,就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如果来到矿区,其中很多人就要脱离生产、不能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显然,这对社会主义建设是不利的。
另一笔是节约建设资金的账。我们仅仅以宿舍为例: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七年,这个煤矿用于修建职工家属宿舍的投资在四十万元以上,宿舍还感不足。自从家属陆续回乡生产以后,几年来矿区增加了不少工人,宿舍却一间也未修;一九五九年新建的第四煤井,所有三百多名职工的办公室、材料库和宿舍共占了两千三百多平方米的建筑,全部利用的是家属减少以后空出来的宿舍,仅仅这个新建矿井节省的房屋建设投资即达八万三千多元。这还不包括由于家属减少在生活福利等方面节约的资金。大家想想,一个江北煤矿就为国家节约了这样多的资金,全国有多少个类似的工矿企业,如果凡是有条件这样办的,都学习江北煤矿的办法,该为国家节约多大一笔资金!
我们运用资金的根本精神是要少花钱多办事,江北煤矿的做法完全合乎少花钱多办事的勤俭办企业的精神。他们在非生产建设上少花了一些钱,国家就可以在社会主义生产建设中多办一些事。如果有更多的类似江北煤矿的企业在这方面少花一些钱,把资金积累起来,国家运用这笔资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其他方面又该能多办多少事!而且,我们应该看到,这种办法不仅仅是对国家有利,对职工以及职工家属同样是有利的。江北煤矿的大部分职工家属由于参加了劳动,增加了家庭的收入,减轻了职工对家庭的负担,就切实地说明了利之所在。
这是从经济方面看。从政治方面看,江北煤矿这种做法又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职工家属在农村参加劳动有利于保持劳动者的本色,有利于保持艰苦朴素的思想作风。这一点是颇为紧要的,因为职工家属的思想往往会影响到职工,职工家属保持艰苦朴素的思想,也会有助于职工培养艰苦朴素的思想。职工和职工家属的思想又必然要影响到他们的子弟。职工和职工家属的思想觉悟高一些,经常受到他们影响的子女的思想意识也会好一些。而且,职工的家属如果留在农村劳动,也便于职工子弟回乡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就这一点讲,工矿企业组织一部分有条件参加农业劳动的家属回农村去,也有利于把职工子弟培养成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其次,一个家庭之中,既有工人,又有农民,他们就可以通过自己的亲人,更好地互相了解城市和工业生产、农村和农业生产的情况;工人和集体农民之间这种相互了解,对加强工农业互相支援、密切城乡关系和巩固工农联盟都有一定好处。反过来看,如果一个农民当了工人,进入城市,就把一家人都带到城市,甚至把农村的生产者,变成城市的非生产者,这不仅对农村不利,对城市也不利。这个问题对于一些煤矿来说,特别突出。如果煤矿的老的职工家属长期住在矿区,不回乡生产,新增的职工又把家属带到矿区居住,久而久之,矿区的人口将愈来愈多,而矿区的生产随着煤炭资源的减少而逐渐下降,结果,将会使矿区生活福利设施的扩大同生产的发展很不相称,使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比例很不相称。这不仅是减少社会财富的问题,而且首先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问题;这不仅是增加国家负担的问题,同时也是增加农村对城市负担的问题。因此,这种状况如果让它发展下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城乡之间和工农之间的关系,也是很自然的。
总之,象江北煤矿这类企业减少职工家属,组织他们到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去,不论从经济方面考虑,还是从政治方面考虑,不论从眼前利益考虑,还是从长远利益考虑,不论从国家利益考虑,还是从职工和家属本身利益考虑,都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要做好这件事情,一方面要象江北煤矿一样积极地分期分批地组织职工家属回乡生产;另一方面,农村的人民公社和生产队也要积极地主动地协助企业做好回乡职工家属的安置工作,帮助他们安排生产和生活。
当然,由于离开家乡的远近不同,由于职工以及家属的情况不同,有的适宜于回到农村去,有的不适宜于回到农村去,有的可以很快就回到农村去,有的还要过一个时期才能回到农村去,因此,工矿企业总还会有一部分家属要留下来的。对这部分留下来的家属怎么办呢?江北煤矿的做法也是值得其他工矿企业注意的。他们不但组织大部分家属参加了农业劳动,同时还组织留矿的家属参加了矿上的辅助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尽可能减少不事生产的人,尽可能增加从事生产的人,尽可能发挥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由此我们想到,工厂企业之间在互相学习的时候,特别需要学习的首先是革命精神,而不能盲目地生搬硬套这样或者那样的具体做法,而在某一些企业确实存在着这种现象。很多工矿企业本来就建设在农村或者与农村十分接近,工人又绝大部分来自当地农村,也不断修建职工宿舍,不断把本地家属从农村搬到城市,这种做法,就是中小企业从某些大企业那里学来的。应该承认,对中小企业来说,大城市的大企业的确有很多值得学的地方,比方某些政治工作经验、管理经验和技术经验就值得学,但是也有些不该学的地方,比方建设标准比较高的生活福利区、集中比较多的职工家属,这些,就不该学。相反,很多中小企业也有值得大企业学习的地方,象江北煤矿这种勤俭办企业的革命精神,就不但值得中小企业学习,也值得大企业学习。比方,来自农村又有条件参加农业劳动的职工家属,经过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是否也可以组织一部分家属回到农村去呢?是否在以后增加新工人的时候,尽可能吸收当地人,而且说服他们不带家属呢?这当然是可能的。
“天涯何处无芳草”,劳动人民作了主人的社会主义社会,哪里没有先进经验呢?只要我们把眼界放宽广,态度放谦虚,时时想到人有所长,己有所短,时时想到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习和进步就会成为无穷广阔的天地,比学赶帮的活动就永远会大有可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