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西德统治集团内部就外交政策路线发生争吵 艾哈德派和阿登纳派的斗争公开化 斗争的实质是西德究竟走戴高乐的路线还是走追随美国的路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27
第4版()
专栏:

西德统治集团内部就外交政策路线发生争吵
艾哈德派和阿登纳派的斗争公开化
斗争的实质是西德究竟走戴高乐的路线还是走追随美国的路线
新华社巴黎电 本社记者李延宁报道:巴黎以极大的关切注视着西德统治集团内部日益公开的斗争——以总理艾哈德和外交部长施罗德为一方同以前总理阿登纳和前国防部长施特劳斯为另一方的在西德外交政策路线上的争吵。
争吵在七月初戴高乐—艾哈德波恩会谈结束后迅速爆发。它的公开性和尖锐性可以从这样一个事实上看得很明显:一方面是阿登纳和施特劳斯在艾哈德访问丹麦期间接连发表了几次谈话和文章,批评西德政府在成立法国所要求的
“欧洲政治联盟”方面“无所作为”;阿登纳九日在对《法兰西晚报》记者的谈话中甚至说:“起初,为了我个人的理由,我本来想避免采取同政府不同的立场,但是,这种保留现在不能够再继续下去了。”另一方面,艾哈德也正如法国报纸标题所说的,也“发怒了”。他宣称,按照宪法,只有他总理应对西德外交政策负责,他不能容忍有“两个平行的政府”。
表面上,这场争吵的焦点是“欧洲政治联盟”问题;实质上,问题的核心却是象《国际论坛》所说的那样,西德“是不是准备同法国联合,着手推行……独立于美国的共同政策。”换句话说,西德究竟是走戴高乐的外交路线呢?还是走很大程度上追随美国的外交路线?正如一家法国报纸所形容的,西德现在是“在华盛顿和巴黎之间彷徨苦恼”了。
可以说,这场争吵是这次戴高乐—艾哈德会谈中的法国西德两国政策分歧在西德国内的继续。
巴黎各报一致认为,这次戴高乐—艾哈德会谈是失败了。戴高乐带了很大一个班子(九个部长,包括总理、外交部长)到波恩去,然而取得协议的却只是有关两国青年互访和无线电电视广播方面的合作之类的事情。在主要的问题——“欧洲政治联盟”问题上却毫无进展。
法国宣传部长佩雷菲特七日在法国内阁会议结束后公开说,法国代表团认为,西德“似乎还不完全打算执行法国所希望的并认为必需的共同政策。”他说,“因此,我们对立即达成共同政策的可能性不抱幻想。”
西德虽然在会谈中向法国政府作了诺言,表示西德以后将提出关于成立“欧洲政治联盟”的具体建议,但是法国《世界报》记者认为,这不过是“使会谈不至于在连至少在表面上的具体结果也没有的情况下结束。”他说,“但是,没有人对这一点有幻想,即波恩可能找出一种方案,既满足巴黎的独立的愿望,又满足施罗德的大西洋主义和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的亲英倾向。”
《世界报》七月四日在谈到艾哈德不愿意完全走戴高乐的外交路线时说,这不仅因为艾哈德在经济上想建立远比法国主张的“共同市场”六国集团范围为大的“大西洋共同体”,而且,在政治上,也要考虑美国外交的立场,“因为担心美国同苏联接近而牺牲德国自决的事业。”
对于西德统治集团内部争吵,法国官方当然不愿意显得态度过分偏袒,尽管它的同情在哪一方面是毫无疑问的。
同时,法国报刊也指出,即使存在着艾哈德和阿登纳两派的争吵,法国和西德的合作目前还能维持下去。《民族报》十三日刊载布鲁西纳一篇文章说,作出艾哈德和施罗德“支持美国主张”,而阿登纳和施特劳斯则“愿意在法德合作条约的基础上奠定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全部国际政策”这样的结论,那是过于简单化了。因为据说,“尽管他们意见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认识到法德条约和欧洲统一对德国未来的巨大的重要性”。
而且,法国同艾哈德也不能闹得太僵,《世界报》十一日的社论说,“因此,同法国的唯一谈判对手是艾哈德总理,只有他能在未来提出倡议。过分的言论会损害法德合作,而不能为这种合作服务。”
但是,无论如何,西德统治集团目前的内部斗争的“国际性”是十分明显的。美国总统约翰逊十二日给艾哈德打电报表示支持一事,也足以说明这一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