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大峪大队怎样挖掉穷根走上兴旺之路? 紧紧依靠贫下中农壮大集体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28
第1版()
专栏:

大峪大队怎样挖掉穷根走上兴旺之路?
紧紧依靠贫下中农壮大集体经济
党支部依靠贫下中农出主意、打前锋;贫下中农公而忘私、艰苦奋斗。经过几年的努力,农林牧副各业全面发展,公共积累和社员收入不断增加,大峪的贫困面貌终于变了!
新华社济南二十七日电 山东省临朐[qú渠]县辛寨公社大峪大队党支部,紧紧依靠贫农下中农,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使集体经济日益巩固和壮大。
这个曾经被人认为是“铸就”的穷队,现在到处是繁荣兴旺的景象。在四千八百亩绿化了的山坡上,松柏和洋槐等树木长得很茂盛;一九五三年就开始栽植的许多苹果树、核桃树和栗树,最近几年已经结果。今年上半年,全大队集体饲养的猪、羊,平均每户有四只半,社员家庭都养了很多鸡鸭。公共积累和社员的收入不断增加。今年小麦增产,夏收分配中,社员除了得到比去年为多的粮食和柴草以外,每户分得的现金也比去年同期多三分之一。现在全大队大多数社员有了存款。
大峪是个多山多沟多河和土质瘠薄的地方,原来山野荒芜,圈无猪,栏无畜,好年景的粮食产量,每亩也不过百来斤。“怎样把这个穷山庄变成富裕村?”一九五七年春天,党支部邀集老党员、老干部和老贫农、下中农社员开座谈会讨论了这个问题。会上有人认为,大峪的山是“铸就”的穷山,大峪的树是“生就”的穷根。想要挖掉这里的穷根,非国家和兄弟队大力支援不行。大队党支部书记赵永太和一些老贫农社员不同意这个意见。赵永太说:“靠别人支援不是长远之计。现在有党的领导,我们挺起腰板,依靠自己的双手,一定能把穷根挖掉!”他又说:“我们要办的事情很多,得先抓粮食生产。”他的这些意见,正合大伙的心意。后来,经过支部研究,贫农下中农酝酿,全体社员讨论,大家决定凭双手同大自然作斗争,发展农业生产。接着,他们就展开了治山、积肥等活动。在四年当中,赵永太带领社员闸了一百多条山沟,修了二千二百条地堰,给二百五十多亩耕地改良了土壤,还打了一些水井,修了一座小型水库,扩大水浇田四百亩,粮食产量逐年提高。一九六○年,全大队的粮食平均亩产量就达到四百零三斤。
吃的问题初步解决之后,党支部又邀请贫农下中农社员一起商量如何解决生产资金和社员零用钱问题。大家说,我们把命运交给了集体,有困难就得靠大伙解决。一个人不能走两条路,脚踩两只船。赵永太听到这番话很高兴,他号召大家省吃俭用,艰苦奋斗,建设山区。大峪的贫农下中农社员首先响应了这个号召,带头栽树。开始的时候,他们栽的树成活率低,集体饲养的猪、羊繁殖率不高。有植树造林经验的贫农社员芦士达看到这种情况很着急。他对党支部书记赵永太说:“永太,造林不见林,白搭工,要组织人把树林管起来;猪、羊繁殖不快,是什么原因?也得探探底呀!”赵永太把芦士达的这个意见提交大队管理委员会讨论,经过研究,决定划分林场、牧场,成立专业队,负责造林和管理林场;同时对猪、羊的饲养人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这些贫农下中农社员看到党很重视他们的意见,就越发关心集体事业。从此,大峪大队的农业生产走上了全面发展的正常轨道。贫农下中农社员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全大队从事林业、副业的八十多个专业人员中,就有百分之八十以上是贫农下中农。他们公而忘私,把集体经济看成是自己的命根子,全心全意地发展集体经济。四十多岁的贫农社员芦士达,负责经营林业好多年,连逢年过节也不肯离开林场。担任饲养员的贫农社员王乐彩,给牲口调料拌草从不马虎,他负责饲养的两只母牛,从一九六○年以来,年年满怀添犊。今年夏收大忙时,管理果园的社员大都去割麦子了。留下看园的贫农社员王益民,一人担负三个人的果园管理任务,还喂养十多口猪。他妻子几次催他抽空收割自留地上的麦子,他都没离开过果园。他说:“自己抛撒几粒麦子是小事,管理队里的果园是大事,决不能因为私事而误了公事。”
大峪的贫困面貌终于变了。六千亩荒山有百分之八十栽上了树木,长着绿茸茸的山草,每年出产二十多万斤烧柴、十多万斤饲草、六万多斤果品。从一九五七年到现在,仅是林业就为农业提供资金十多万元。几年来,全大队用这些钱添买了四十多头耕畜和四十五辆大小胶轮车,组织了好几种常年性的副业生产;他们盖房、修理农具都不用外出购料、请人。随着林业、副业的发展,畜牧业和家畜家禽饲养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今年,全大队饲养的猪、羊比一九五八年增加了两倍,平均每亩农田施圈肥由一九六○年的二千八百斤增加到四千四百斤。最近几年,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粮食产量逐年上升。一九六三年,全大队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已经由一九六○年的四百零三斤提高到五百八十四斤。(附图片)
左图:广东湛江市郊区南三岛是一个由海沙冲积而成的小岛。一九五四年以来,南三岛人民已造林五万九千多亩。过去连草都很少生长的飞沙滩,如今已是绿树成荫。岛上的防护林象一道绿色屏障,保护着全岛人民安全地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
新华社记者 黎枫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