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28
第2版()
专栏:

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大账和小账
在南方水稻集中产区,冬季,在稻田里种一茬麦子,利大还是弊大?这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湖南湘潭县日华公社在日华大队作了一番调查,算了一笔大账:一九六二年冬播时,这个大队的一部分生产队,在水田里种麦子,一部分生产队种蚕豆。麦子,平均亩产一百斤,收了麦子季节迟了,只能种一季稻谷,平均亩产四百斤。蚕豆,平均亩产五十斤,收了蚕豆赶上种双季稻,平均亩产六百斤。一算账,干部和群众恍然大悟,说:在水田里种麦子,是贪小利、吃大亏,再干不得了。
新湖南报发表了一篇杂文,题目是《要学会算大账》。文章说:日华公社算大账的方法告诉我们,衡量一件事情对群众是否有利,不应当单凭主观愿望,也不应当只看一点一面;而应当深入调查,全面分析,这就是要算大账。
杂文说:做任何事情都要算大账。例如:应当不应当多投工的问题,应当不应当开展多种经营的问题,还有开荒与水土保持的问题,修水库与淹没土地的问题等等,都有利弊得失。有的事情,暂时需要付出一些代价,但是可以使群众和国家得到更大的利益;有的事情,暂时可能得到一点好处,但是,可能因此招致长期的重大的损失。正确的态度应当是:不为吝啬一点小的代价而放弃了大的利益,不为贪图眼前小利而损害了长远的利益。总之,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目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
宽严之间
种地剩下一把绿豆种子,菜地拔下几个萝卜,只有这么一点点,似乎顺便给了哪个干部、或者哪个社员,都不成为什么问题,谁还计较这点“小事”呢?可是,华县华州公社丝巷生产队队长张武俊却十分“计较”这种“小事”。他说这是队里的东西,自己不能随便要;东西本身虽小,关系到制度就大了。
《陕西日报》就张武俊一尘不染这件事发表短评说:什么是宽和严的标准,什么是正确和错误,什么是好和坏,似乎并不怎么难划分。但是,划清界限,有了标准,并不等于就能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张武俊可贵的一点,就是他在宽严之间,有一股子“犟死牛”劲,不利集体的事,“洋利”不吃,横财不沾,邪门歪道扭住不干;有利集体的事,不怕苦,不怕难,吃苦耐劳,坚持不懈。这股子“犟死牛”劲,是坚定的革命意志的表现。
怎样按革命者的要求看待宽和严?评论引用张武俊同志的话说:“宽了,好吃懒做,养成习惯,就会走邪路;严了,吃点苦,劳累些,思想上不容易出麻烦。”因此他能在工作、劳动和生活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发扬无产阶级本色,抵制资产阶级的侵蚀,不断使自己革命化。
评论指出:在宽严之间采取什么态度,从哪里着眼来看宽和严,绝不是可以这样或者可以那样的“小事情”,而是关系到能不能革命化的一个大问题。
让绝技流传
《山西日报》最近报道了长治县手工业经坊五金社郭保伍老师傅外出传授生产红钉的“绝技”的消息,同时发表了《把“绝技”接力棒传出去》的评论。评论说:“七十二行,行行有诀”。“诀”,就是独特的“绝技”。在旧社会流传着一句话“一诀难得”。“诀”,何以难得?因为在人吃人的社会里,劳动人民生活没保障,他们苦费心思、忍辱受气,从师学艺,“偷”得一诀,岂敢轻易传人!许多人甚至把终身学得的一技随身埋在土里。这是社会的损失,也是有“绝技”的人的悲剧。
评论说:社会主义为一切新生事物开辟了康庄大道。任何人的任何一技之长,都有用武之地,也都有责任传给别人。社会主义为人们创造了空前无比的好条件,党和国家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热烈地欢迎“献宝”者,手持“绝技”接力棒的青年人,早已伸出诚恳的双手,等待着接棒起跑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