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京华化工厂领导干部不变本色 坚持参加劳动保持勤俭作风 他们懂得一砖一木来之不易,注意勤俭办企业 他们亲身尝到劳动中的甘苦,更关心工人生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29
第1版()
专栏:

京华化工厂领导干部不变本色
坚持参加劳动保持勤俭作风
他们懂得一砖一木来之不易,注意勤俭办企业
他们亲身尝到劳动中的甘苦,更关心工人生活
老工人称赞说:他们过去同我们一起干活,现在还是同我们一起劳动,当了干部不当官,仍旧是好弟兄。
据新华社上海二十八日电 上海京华化工厂领导干部坚持参加生产劳动,使自己保持了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劳动人民本色。《解放日报》二十七日报道了这家工厂领导干部坚持参加生产劳动的事迹。
京华化工厂的领导干部,大部分是本厂的老工人。他们被调到领导岗位以后,在办公室里坐不住,感到不劳动手没处放,不劳动同工人不贴心,无依无靠,当不好干部。党总支书记潘渭清原是厂里的老窑工,一九五三年当工会主席,以后又当厂长、党总支书记,十年多来参加生产劳动从未间断。直到现在,如果窑炉出了毛病,工人们还会想到他,要请这位老窑工来看看是什么问题。总支委员、第一车间党支部书记孙鸿勋和第二车间党支部书记王开明,在车间里什么活儿都拿得起。一九六二年以来,他们劳动得更加经常,一个星期中一般要劳动五天,做到基本不脱产。这个厂的领导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完全同普通劳动者一样,服从生产组长调配。老工人说:“他们过去和我们一起干活,现在当了干部,还是同我们一样劳动。我们的领导正是当干部不当官,仍旧是好弟兄。”
由于经常和工人劳动、生活在一起,京华化工厂领导干部不但保持着勤劳的习惯,而且生活上艰苦朴素,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个厂的主要领导干部的家属,大多住在外地或市郊各县,他们参加领导工作之后,不但没有向公家要房子,把家属接来,有的还把原来住在市区的家属送回乡去参加生产。总支书记潘渭清一九五四年主动把家属送回无锡乡下以后,自己搬进集体宿舍,同工人一起睡。一九五九年,厂里造了一幢三层楼房,底层做办公室,楼上做宿舍。有了楼房,领导干部的宿舍可以宽舒一些了,但他们仍旧住在原来的地方,把新宿舍先让工人住。
长期坚持劳动,使他们深切地体会到劳动中的甘苦,也就更加关心工人的生活和疾苦。有一次,孙鸿勋在结晶硫酸锌工段劳动,看到工人们满头冒汗,他立即让大家暂时停下来歇一歇,设法装上两只鼓风机来通风降温。一车间结晶工段老工人王立生家里的房子漏雨,领导干部到他家里去看,又发动党员和工人帮他修理。领导干部这样关心工人,工人们也更加亲近和热爱领导干部。有几个老工人在回家之前,常常要留心看看党总支和支部办公室里有没有灯光,看到办公室还有人在,就进去坐一会儿,同干部谈谈心。大至国内外形势、工厂生产,小至儿女婚事,都成为谈心的内容。
正是由于长期坚持参加生产劳动,京华厂的领导干部很好地贯彻了勤俭办企业的原则。工厂是在他们亲手劳动中一天一天地发展起来的,他们懂得一砖一木都来之不易。因此,在添置设备或工具的时候,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尽量自己动手,少花钱或不花钱。他们在利用下脚料生产产品的时候,需要一台大型鼓风机,当时去买一台也是可以的,但是要一万元钱,他们觉得这样花费太大,就发动群众自己搞,结果只花了一千五百多元就解决了问题。这个厂在一九五八年以后,曾陆续调进五十多个青年工人。开始的时候,这些年轻人嫌厂里的活又脏又累,不愿意干,在生活上则要求吃好、穿好。后来在工厂领导干部和老工人勤俭朴素的作风影响下,都逐渐改变了过来。
京华化工厂长期以来是先进单位,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五九年曾多次被评为局和公司的先进单位,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二年被评为市的先进单位,去年又被评为市的“五好”企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