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阅读
  • 0回复

绿树拦沙话南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30
第2版()
专栏:

绿树拦沙话南三
新华社记者 张广友
湛江市郊区南三公社是广东省沿海沙区第一个造林治沙获得成功的人民公社。这个公社所在地——南三岛,过去以风沙灾害在周围闻名。如今,一行行绿色林带,代替了从前的一条条黄色沙龙。这里的自然面貌已经完全改变了。
遍地荒沙覆绿树
盛夏的一天,记者来到南三岛。只见一条黝绿色的林带,横亘在眼前,象是一道绿色屏障,蜿蜓在海滨沙区,一眼望不到尽头。这条长达四十五里,宽一里到十里的沿海防护林和岛内纵横交错的农田防护林交织在一起。在防护林中的农田里,成熟的早稻结实累累,甘薯的叶子一片葱绿,社员们有的在犁田插秧,有的在收刨甘薯和花生,到处充满了好收成的景象。
解放前,南三岛上除了个别村庄有些矮小灌木外,大部分是连草都很少生长的飞沙滩,风沙灾害十分严重。据历史资料记载,从一九二九年到一九四九的二十年间,南三岛上被流沙埋没的农田就有一千多亩。那时候,每当大风一刮,飞沙满天,庄稼有的被风吹毁,有的被沙埋没,一年收成不够半年口粮,人民生活十分贫困。那时候,这一带曾经流传过这样的说法:“有女不嫁南三人”,“再贱也不过南三沙。”
解放后,南三岛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不懈地长期开展群众性的植树造林活动,特别是从一九五四年到现在,十年多的时间,全岛共造林五万九千多亩,除了一些小片荒地外,绝大部分沙荒都栽上了树木。过去飞沙滚滚的南三岛,如今到处绿树成荫,林木葱茏。
南三岛林业生产的发展,固定了流沙,改变了自然面貌,促进了农业生产。现在,全公社四万多亩农田在林带保护下彻底免除了风沙为害,过去被流沙埋没的一千多亩农田已经全部复耕,同时由于造林和围垦海滩,扩大耕地面积一万多亩。一九六三年全社农田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比解放初期增长一倍多;总产量比解放初期增长了两倍多。这个公社的粮食已经达到自给有余。
林业生产的发展也彻底改变了南三公社历来烧柴和用材不足的问题。过去住在南三岛上的群众烧柴十分困难,每年要从吴川县和湛江市区购买大量烧柴;现在单是林木修枝和扫集落叶,就已经烧不完。近几年来,每年还都能有一千多万斤烧柴出卖。一九六三年,仅这一项就增加收入达二十多万元。过去找根刀把、鞭杆都很困难的南三岛,现在用材也已经自给有余了。一九六二年冬季以来,全社用间伐下来的木材为社员新建房屋四千多间。
飞沙滩上种树人
提起南三岛的变化,南三公社的社员们无不称赞现在的公社林场副场长、共产党员凌乾发。
凌乾发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家庭。由于他解放前饱尝了南三岛上风沙灾害的苦味,解放以后就下定决心,要制服风沙。
凌乾发第一次治沙是在一九五一年。那年春风特别大,眼看刚刚出了苗的庄稼,就要活活被风沙打死,凌乾发非常心痛。有一次他偶然发现墙脚下迎风面堆积了很多沙子,而背风面的沙子就很少。他想如果在地边上修起一道防沙堤,挡住风沙,沙害不是可以减轻么?于是他就选择了一块地,在地边上筑了一道防沙堤。可是头一天刚刚修好,第二天就不见了,原来堤上的沙子全被夜间的大风刮到地里去了。
第一次治沙失败了,凌乾发没有灰心,又开始了第二次治沙。那是一九五二年的春天,他领导的由七户贫下中农组织的一个互助组,刚刚成立。在组员会上大家商量怎样才能争取粮食增产时,凌乾发又提出了治沙。当时组员们都觉得他说的方向对,但是怎么样才能治住风沙,谁也提不出具体办法。正好不久省里来了一位林业干部,他介绍了造林治沙的办法。当时很多人怀疑在草都不长的沙滩上,怎么能种树?凌乾发和一些积极分子却主张先试试看。那时候,只有村边和房前屋后有几十棵黄槿树,凌乾发和几个组员就挖了一些小树苗移栽到沙滩上。过了几天叶子全干了,一棵也没活。这时候有些人就劝凌乾发不要再梦想在沙滩上种树了。有的人还说这是“劳民伤财”。
凌乾发听了这些冷言冷语,心中很难过。他把这些情况向区委作了汇报,区委书记对他说:任何一件革命工作,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既要敢于斗争,经得起胜利的考验;更要有不怕失败,科学求实的革命精神。这些话给凌乾发很大鼓舞,他下决心继续试验。
有一次凌乾发到离灯塔村几十里地以外的老赵村办事,看到老赵村村边沙滩地上长了一些高大的木麻黄树,这些树引起了凌乾发的极大兴趣,他想这些树既然能在沙地上成长,要是用这种树造林治沙一定能成功。第二天他和几个农民来到老赵村采集了几百斤树种。
种子采回后,怎么样育树苗又是个新问题,全村谁也不会这个技术。凌乾发想,花在花盆里能栽活,要是把木麻黄种子种在花盆里培育一定能行,于是他就发动群众,到各处收集破坛坏罐当花盆育苗。就这样种下了一百多棵木麻黄种子。几天后种子果然发芽了,经过两个多月的细心培育,树苗长起来了,他们就连盆里的泥土一起栽到沙滩地上。半年多的时间,长了一人多高。以后,他又试验把种子放在苗圃里培育,也成功了。
木麻黄树在沙滩上种植成功的消息,迅速传遍了附近各村,人们都纷纷到这里来参观学习。于是南三岛上一个大规模的群众性造林治沙活动很快展开了。
雨季造林 多快好省
一九五四年春天,南三岛种下了十九万三千多株木麻黄树,但是刚栽下不久,大部分树苗都死了,群众造林积极性受到很大挫折,不少人又动摇了。中共南三区区委会及时地组织干部和群众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找出了死亡率高的原因主要是群众没有掌握造林技术,栽种时质量不高,栽后没有及时管理,造林后又遇到一场台风,所以大部分都没有成活。一九五五年的春天,南三区在组织群众造林时注意了这些问题,造林前普遍进行了技术训练,这一年栽下二十多万株树苗,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
大面积造林成功,给群众很大鼓舞,但是成活率仍然不高。怎样提高成活率呢?中共南三区委又发动群众讨论研究。在广泛讨论中,有些人分析:成活率低的原因,是因为春季造林正赶上干旱季节,要用水浇树,又缺乏水源。针对这种情况,当时有些人提议试验在雨季造林。这里的雨季是从七月开始到九月结束,雨季里雨水充足,对造林有利,可是,这儿却从来没有人在雨季造过林。为了取得经验,中共南三区委会就选择了重点地区进行试验。各地试验结果证明,雨季造林不仅成活率高,而且因为这时正是农事较闲的季节,能够用于造林的劳力,也比春天多,能够加快造林进度。这条经验,为加速绿化南三岛指出了一条多快好省的途径。于是岛上的社员年年在雨季造林。仅一九五八年的雨季,就造林三百多万株,成活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为南三岛实现绿化奠定了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