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农业稳产高产离不开林业的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8-06
第2版()
专栏:社论

农业稳产高产离不开林业的发展
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必须力求在较大程度上改善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有效地抗御水旱自然灾害。大力兴建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水土保持、土壤改良工作,都是最重要的基本建设;但是,如果只注意了这些方面的基本建设,而忽视了植树造林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那么,农业的稳产高产就仍然缺少一个必需的可靠的条件。为什么呢?因为植树造林在抗御自然灾害方面有着其他基本建设所不能代替的巨大作用。
首先,植树造林是保持水土的一项最有效的治本措施。在山区和丘陵区,水土保持是农业生产的生命线,没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工作,就没有农业的稳产,更谈不上农业的高产。固然,造梯田、筑谷坊、培地埂等等,都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但是,各地的经验证明,如果光抓这些工程措施,而不大大发展植树造林种草等措施,水土就不可能得到长久的、有效的控制。为了防洪、防旱,我们已经兴建了许多水库和其他水利工程。从长远说,很多水利工程都需要得到森林的庇护。这一点,对水库来说尤其重要。只有在水库上游和附近地区普遍造林,把水土保持工作做好,才能防御泥沙的淤塞和山洪的冲击,保证水库的安全,使水库充分发挥拦蓄洪水、灌溉农田的效益。除此而外,在各种灌溉渠道的两旁造林,对于保护堤防和渠道工程也很有好处。在平原地区、江河两岸,洪水常常淹没或冲毁农田,如果在河滩上和江河堤防上多多造林,也有利于保护堤防和农田。森林不但可以保持水土,而且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许多科学的调查表明,凡是有大片森林的地方,地上水和地下水的水源都比较丰富,空气湿度比较大,降水量也多些,这些也是农业上抗旱保墒、发展灌溉的有利条件。
对于不少地区来说,植树造林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草原,保护村庄和城镇。我国西北、华北的许多地方,都有风沙为害;某些沿海平原,也常遭暴风袭击。靠什么战胜风沙灾害呢?最有效的办法是营造农田防护林。在这些地区来说,防护林就是农业的命脉。这些地区没有防护林,就没有稳定的农业生产。我们高兴地看到,有些风沙地区,由于多年来大力营造了防护林,结果,狂风被挡住了,流沙被固定了,农田得到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得到了发展。例如我国东北西部和内蒙古东部的风沙地区,从一九五二年开始营造了一条巨大的防护林带。近几年来,这条南北蜿蜒八百多公里的防护林带保护的农田已达二千二百多万亩,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风沙地区营造防风固沙林,不但可以保护好现有的农田,使这些农田逐步稳定地增产,而且可以向纵深发展,把更多的沙漠、荒地开垦成农田,这是我国扩大耕地面积的一个巨大的潜力所在。
发展林业对于农业生产的好处远不止是这一个方面。林业的繁荣发展,将给农业带来一系列的有益的影响。有了林,可以增加饲料,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而畜牧业的发展,又会反转来促进农业的发展。有了林,可以扩大有机肥料的来源;而有了大量的有机肥料,就可以逐步改良土壤,不断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了林,可以更好地解决农村木材问题、燃料问题,可以更好地解决木制农具、农用建筑问题,更可以为多种经营开辟门路,增加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收入;这样,反转来又会给农业积累更多的资金。
总之,林业和农业的关系,是一种非常密切的、互相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从长远的意义来说,农业是和林业共命运、同消长的。既然如此,我们要建设稳产高产农田,要改变我们农业的面貌,就一定要从全局着眼,把林业建设放在应有的重要地位。
我国南方、北方,山区、丘陵区、平原区、风沙地区、沿海地区,都出现了很多农林并举、互相促进的先进的生产大队、人民公社和国营农场。这些先进单位,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改造自然的显著成就,提供了发展林业保证和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的成功经验。这些单位有一个共同的经验,就是它们在植树造林、发展林业方面真正依靠了广大群众,发挥了集体经济的力量。植树造林是一项最有群众性、最有普遍性的一项建设事业,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这里最重要的是把广大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使每一个人都把植树造林看做是自己切身的事情,看做象种田一样重要。要做到:栽了树,保证成活;造了林,保证成林。成活成林之后,还要经常保护,按时抚育。这是需要有高度的革命事业心才能长期坚持办好的。在集体经济条件下,是不是重视林业,实质上就是对集体经济是不是真正热爱、对集体经济的远大前途有没有高度信心的问题。是为整体利益、长远利益而积极造林,还是为狭小利益、眼前利益而破坏林业?这中间也包含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一般地说,农村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的植树造林,用不着花好多钱,只要依靠对社会主义事业特别热爱的贫农下中农,把大多数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使人人都对造林事业有高度的革命积极性和责任感,使人人养成“爱护林木就是爱护集体”的观念和习惯,那么,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完全可以把林业办好。在这方面,希望大家向那些先进单位学习,坚持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植树造林是一条改造自然的根本大计,能不能办好这项事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正确地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一般地说,栽树不象种田那样可以当年得利,因此有些人总觉得植树造林是“远水不解近渴”。这种忽视长远建设的思想是有害的。我们所从事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既为自己一代,也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伟大事业,决不能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决不能象一切剥削阶级那样,只知掠夺自然资源,不去爱护和培育资源。况且,植树造林的受益也并不是那么遥遥无期的,所有的先进单位的经验都证明,造林之后,过个三年五载,就可以直接得到收益;经过十年八载,就可以使周围的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显著的好处。一定要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统一起来,而不要把两者割裂开来。当然,我们并不否认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在某些时候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比如许多单位在发展林业的过程中,都曾遇到所谓林牧矛盾、林粮矛盾,这两种矛盾,实质上都是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问题。怎样处理这个关系问题呢?最重要的就是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总之是在加强全局观点的前提下力求因地制宜。应当突出地抓住一定时期内各项生产建设当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一定时期内,什么先发展,什么暂时让让路,什么大发展,什么小发展,这些都需要权衡利弊得失,统筹全局,务期做到兴利除弊,小利服从大利。河北邢台胡家楼大队就是这样做的。造林建设开头的几年,由于封山育林,羊的牧场缩小了,林牧发生矛盾,他们就卖了羊,买进了一部分大牲畜,同时发展养猪。最后,林木长起来了,畜牧业比以前更兴旺了,粮食也增产了,羊也可以养了,缺粮队变成了余粮队。这个事实告诉我们,把眼光放长些,胸怀全局,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地处理各种矛盾,农林牧就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起来。
要在建设稳产高产农田当中把植树造林事业发展起来,需要经过较长时期的努力,抓好一系列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首先是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和日常工作中树立长期建设的革命思想,并且好好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正确地处理林权问题,正确地解决造林育林的劳动报酬和收益分配问题,把群众的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林业生产本身有它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许多工作都是一环扣一环,这就要求领导来全面地抓,经常地抓。干部参加劳动,要有一定人员在一定时期参加林业劳动。经常化的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和一系列的经营管理工作,都需要干部参加劳动,做好调查研究,才可能解决得好。总之,应当用革命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来对待造林事业,应当把工作长期地不懈地坚持下去,做得踏踏实实,不重形式,而重实效。这样做,植树造林的成绩就会越来越大,群众的积极性就会越来越高,对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就会起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