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根据公社需要培养能文能武人材 圣水河子公社农业中学半耕半读面向农村毕业生深受社员欢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8-16
第4版()
专栏:

根据公社需要培养能文能武人材
圣水河子公社农业中学半耕半读面向农村毕业生深受社员欢迎
据新华社长春十五日电 吉林柳河县圣水河子人民公社农业中学从农村需要与可能出发,坚持半耕半读,面向农村,为农业生产服务,已培养出一批有一定社会主义觉悟和文化、技术,并且能劳动的人材。
这所农业中学自一九五八年创办以来,已经有三届毕业生共一百四十多人回到了农业生产第一线。他们不仅能劳动,还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很受社员的欢迎。有不少人担任了大队畜牧防治员、接产员、农业技术手和民办小学教师。十六岁的农中毕业生王永福在毕业后五个多月的时间里,已治好猪五十多口,马四匹。社员们夸赞这个小防治员说:“别看人不大,还真有两下子。”学习医务的十九岁的姑娘祝长英,毕业后当了卫生防治员和接生员,群众看到她用新法接生弄得干净利落,都愿意找她接产。这些毕业生由于劳动好、思想好,深受社员的信赖。有三十人分别被选为公社管理委员会委员、大队妇女主任、妇女队长、生产队会计和记工员等。有二十一个毕业生被选为“五好”社员、“五好”青年、“五好”团员、“五好”干部和先进工作者。
圣水河子农中在公社党委领导下,从农中的特点和农村实际需要出发,安排教学和劳动时间,设置教学课程。他们根据“农忙劳动,农闲学习”的原则,确定每年学习七、八个月,劳动三、四个月,放假一个月。学习期限为三年半,前两年主要学习基础课(政治、语文、数学、农业),后一年半着重学习专业课。开设什么专业,是从当地的需要与可能出发,需要什么就设什么,不需要了就停办。一九六二年根据公社和生产队的意见,将三年级的二十七名学生分设了畜牧防治、卫生助产和农村会计等三个专业。今年决定开设畜牧防治和会计统计两个专业。
圣水河子农中在课程设置方面,都是根据农村需要,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安排的。政治课除了讲必要的政治常识以外,主要是学习毛主席著作,并用请老贫农讲家史、村史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新旧社会对比的阶级教育。语文课中增添了一些农村应用文和书法,数学课着重教农村实用数学(如面积、体积、测量、比例、分配、调度、识图与制图等),并进行珠算、会计、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在专业技术教育方面,他们采取了听、看、做三结合的教学方法,把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与学生实际操作三者密切地结合起来。学习卫生助产的学生除了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外,还经常由教师带领去卫生院实习。他们毕业时都能做产前检查,正常接产和产后处置,同时掌握了一般成药的使用、注射和简单的外伤处置。学习会计、统计的学生由教师带领参加生产队的秋收分配,进行实习锻炼。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懂得快,记得牢,会操作,能够学以致用。此外,学校还特别注意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方法,使学生学习饲养牲畜、修房子、编筐、编囤子、托坯、搭炕、杀猪等技术。学校还购买了一台缝纫机,聘请缝纫社的师傅给女学生讲缝纫课。
这所农业中学坚持半耕半读,勤俭办学的原则。教师和学生一起整修校舍、开荒、种地、赶车、铡草、喂猪。校内生产以经营农田、饲养、采集为主要途径。在农事大忙季节,学校就放假让学生回生产队劳动。这样,不仅减轻了群众的负担,还培养了学生朴素踏实,热爱劳动,不讲究吃喝穿戴的作风。因此,农中的毕业生深受当地干部和社员的欢迎,有的生产队在学生毕业前一个月就给安排了工作。毕业的时候,大队干部亲自到学校去接他们。当地的许多群众主动把子女送到学校学习。今年全公社就有七十名高小毕业生把报考农中作为自己升学的第一志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