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深入生活改造思想认真塑造时代英雄形象 江苏许多戏曲演员和编导人员下乡下厂锻炼有收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8-16
第4版()
专栏:

深入生活改造思想认真塑造时代英雄形象
江苏许多戏曲演员和编导人员下乡下厂锻炼有收获
据新华社南京十五日电 江苏省许多戏曲演员和编导人员近年来通过上山下乡演出、到农村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到工矿蹲点,更深刻地体会到深入工农兵生活,改造思想感情,是塑造社会主义时代英雄人物形象的首要前提。
沸腾的现实生活以及先进人物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和优秀品质对创作人员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无锡市锡剧团演员汪韵芝三十年来经常演历史戏里的旦角。今年她在一出反映纺织工人生活的现代戏中扮演一个积极肯干的生产红旗手。开始,她认为演这个角色有戏可做,可是排了几场,怎么也演不象。这时候,领导上安排她到丽新纺织厂去劳动。她看到工人们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和忘我精神心中深为激动。劳动模范李月娥为了方便别人而五次调车和攻坚闯关试织新布的革命精神,给她的教育更深。汪韵芝和李月娥交上了朋友,在现实的斗争生活中,她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戏曲舞台就是思想斗争的战场;演戏就是斗争,就是革命。她开始批判了自己患得患失的个人主义思想,认真地塑造角色。
演惯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戏曲演员们,开始演现代戏是有不少困难的。但是他们和工农兵接触,向生活学习,投入火热的斗争中去锻炼,逐步找到了创造新人物的正确途径。徐州专区柳琴剧团演员李兴亚,在反映知识青年回乡劳动的《志群接鞭》一剧中,扮演高中毕业的青年饲养员杨志群。第一次演出,观众说,他演的是穿了学生装的小生,既不象学生,也不象农民。他听到这些批评,就下决心和在农村当饲养员的高中毕业生交了朋友,观察、了解他的思想变化过程和怎样克服困难。李兴亚还同一位老饲养员跟班劳动,学习牵牛、卸牛、耕地、打号子、“炸”牛鞭和铡草磨料等,并且认真把从生活中获得的“营养”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去。最近他扮演的角色在全省会演大会上受到了好评。南通市越剧团青年演员钱世娥最初在《柳林春潮》中扮演一心为集体的青年党员林大梅时,对这出戏的中心思想“搞社会主义农业就是干革命”理解不深。她下乡以后,看到许多菜农从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出发,不计个人得失、不怕艰苦,努力为城市生产蔬菜。以后再演出时,许多先进人物的形象就重现在她的脑海中,使她同剧中人发生了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江苏省许多戏曲剧团下乡演出过程中,大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在演出条件较差的偏僻地方,他们往往是“几块门板搭成台,一床铺草就是家。”江苏省梆子剧团、吴江县锡剧团等一些在农村演出时间较长的剧团,常常是晚上演出,白天还坚持参加生产劳动。他们和群众一起修的桥群众叫它“演员桥”。在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过程中,一些演员旧的生活习惯正在逐步改变。团结互助、群策群力、共同促进戏曲革命的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扬。一些演员感触很深地说:“演旧戏,使人目光短浅;唱新人,使人心胸开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