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出人材 出产品 出技术 半耕半读学校前途无量 铁铜公社农中培养出一批能文能武的新型农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8-18
第1版()
专栏:

出人材 出产品 出技术
半耕半读学校前途无量
铁铜公社农中培养出一批能文能武的新型农民
据新华社合肥十七日电 安徽枞阳铁铜公社农业中学开办四年来坚持勤俭办学,半耕半读,获得了很大成绩。
铁铜农中是一九六○年创办的,现有学生六十三人,百分之八十五是贫农下中农子女。创办四年来,这所学校不仅为农村培养了七十八名有一定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式农民,回到各生产队参加生产和工作,还摸索了一套植棉技术,生产了粮食七万斤、皮棉一万三千多斤,总收入三万八千多元。目前除初到校新生的基本吃粮自带外,其他的学习、生活费用和学校一切开支都做到自给,还有余钱分给学生。
铁铜农业中学取得这样的成果,是全校师生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的结果。学校一九六○年初开办时,只有几间破房子。他们学习南泥湾精神,自己劳动建校,修理房子,解决宿舍和教室问题。桌凳、书籍和生产工具等一切都本着因陋就简、勤俭办学的精神去解决。学校架子搭起来以后,学生半日学习,半日劳动。用搞副业生产,垦荒种棉花粮食,帮助生产队劳动等方式所得的劳动报酬,解决了当年的伙食和学习费用。
这所中学始终坚持半耕半读,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学生全年劳动六个半月,学习五个月,寒假半个月。冬春农闲时,以学习为主,每天安排一定时间劳动;农忙时,以劳动为主,利用早晚时间复习功课,平时则半天学习,半天劳动。课程设有政治、语文、数学、农业技术四门,今年又增开了理化课。语文课除教语文、作文外,还教农村应用文和练毛笔字;数学课教算术、代数、珠算、会计和测量等;农业技术课着重教棉花栽培技术,把当地植棉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教学中研究的主要内容,采取在课堂上讲解,到试验田操作表演和试验研究的方法,使学生懂得透、记得牢,并为改进当地植棉技术摸索出一套经验。
四年来,这所学校培养的七十八名学生回到生产队后,思想和劳动表现一般都很好。目前担任生产队长的有三人,农技小组长二人,会计、记工员十人,拖拉机手二人。有四人并被评选为公社劳动模范,十人被评选为生产积极分子。
为促进公社生产,铁铜农中抓住当地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实验。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这个学校的校长汪文英和学校农技课教师周正真等根据书本上“棉花五选”的要求,先建立种子田,专工培育,再进行株选、铃选、粒选,对于试验田的所需棉种,还进行室内考种,即从选好的棉铃中,再挑朵大、絮白、纤维长的棉桃作种。经过三番五次的良中择优,在两年中培育出人工复壮岱字十五号良种七千多斤,除留足自用外,还支援生产队五千多斤,社员非常满意。由于坚持科学实验,不断改进植棉技术,这所学校种的棉花产量连年增产,年年超过群众的生产水平。公社每年都组织全社各生产队队长来校参观他们的棉花试验田,学习他们的整枝、治虫等经验。今年公社又以这所学校种的植棉技术为基础,吸取老农的经验,编印了《棉花生产主要技术措施》小册子,全面推广他们的植棉经验。专区和县的农业部门去年也在学校举办了三期训练班,实地学习他们的植棉经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