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放牧人又是护林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8-19
第1版()
专栏:短评

放牧人又是护林人
放牧牲畜,损害幼林,是不少地区长期存在的矛盾。为什么牛羊总是“欺负”林木呢?这是因为:所谓林牧矛盾,实质上并不仅仅是林木同牛羊的矛盾,而是集体主义同本位主义、个人主义的矛盾,长远利益同眼前利益的矛盾。也就是说,这不仅是物与物之间的关系问题,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和人的思想问题。
四川乐至石佛公社各生产队今年把“林牧矛盾”的问题解决了。他们解决林牧矛盾的办法,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发动饲养员兼管林木,饲养员是放牧人又是护林人。这样做的前提,则是依靠贫农下中农社员热爱集体的积极性,以集体的利益为基础,求得矛盾的统一。
饲养员吴佑达首先从自己工作中找到了矛盾的所在和解决的可能。牛是集体的,树也是集体的,自己是集体的成员,为什么让自己的牛,毁自己的树?想到这里,他提出了一个问题:难道就不能解决这个矛盾?他思索很久,提出让放牧人兼管树木。这个有利集体经济、符合群众要求的建议,终于在全公社推行开了。这样一来,全公社各生产队的树木不但成活率大大提高,而且大都长得很好。
这个矛盾解决的过程说明,一定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公社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的先进组织,它的各部分之间的利益从根本上来说是完全一致的,这就是合理解决各部分之间的矛盾的基础。在小农经济时代,林牧之间的矛盾是很难合理解决的。种树的人要保护自己的树,就只有家家户户各自去看管起来,这就要浪费许多劳动力;如果林木被别家的牛羊损毁了,解决矛盾的办法就只能是吵架、打架,其结果只能增加矛盾,并不能真正解决矛盾。在集体经济时代,条件根本变了。可是,如果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充分认识这种变化,还没有同新的经济基础相适应,放牧人只看到自己的局部的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集体的全局的长远的利益,那么,林牧之间的矛盾就仍然不能合理解决。集体经济的领导人一定要摆脱旧社会的条件下形成的旧思想的束缚,看到集体经济已经为正确解决林牧矛盾提供了根本的有利条件,并且善于运用这种有利条件。
这个矛盾解决的过程还说明,一定要足够估计贫农下中农社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在吴佑达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本来,放牛的只管放牛就可以了,可是他看到牛伤害了集体的树,就很心痛,他宁愿多担责任,多受麻烦,提出要放牛的兼管林木。这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可贵的主动精神。
饲养员兼管护林,这种作法别的地区也曾有过,但有的没能坚持下来,有的没有推广。石佛公社做得好的原因,主要是他们能够抓住贫农下中农思想中的先进因素,加强对社员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提高饲养员的阶级觉悟,使他们认识到管好树木对整个集体事业的重要意义,使他们自觉地担当起来护林的责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