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河西走廊沙枣林带构成绿色屏障 使过去受风沙严重危害的村庄农田改变了面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8-19
第2版()
专栏:

河西走廊沙枣林带构成绿色屏障
使过去受风沙严重危害的村庄农田改变了面貌
据新华社兰州十七日电 被称为“沙漠英雄”的沙枣树,已在甘肃河西走廊的许多风沙线上构成绿色屏障,发挥了防风固沙的作用。
河西走廊土地肥沃,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的有利条件很多。但是,它的西北部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风沙线长达一千七百多公里。据统计,解放前这一带约有二百万亩农田遭受着严重的风沙灾害,大部分弃耕。风沙危害最严重的民勤县南乐堡一带,有二十多个村子,二千三百多户人家,二万多亩土地,几乎全部被黄沙吞没,临解放时,仅剩下三个村子,三百多户人家,三千多亩耕地。因而,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在这里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河西走廊人民十多年来在同风沙斗争中,发现沙枣树是沙漠地区造林的最好树种。于是,人们就成片地、大规模地营造沙枣林带。走廊东部的民勤、武威、古浪、永昌等县,各公社统一规划,联合行动,已造成四十九条防沙林带,长达五百五十二里,成为沙漠边沿的绿色屏障。走廊中部的张掖、临泽、高台、民乐等县许多人民公社生产队,为解决大面积造林中树苗缺乏的困难,积极兴办苗圃,目前这几个县已育苗三千六百多亩,同时,营造了十四片较大的沙枣林。
在林带保护下,河西走廊风沙线上,近年来有许多村庄的面貌和农业生产情况,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武威县清源公社王家新庄的二百多户人,解放前二十年中,由于流沙埋压庄田,曾经四次迁庄。解放后,他们以沙枣为主营造的二千多亩防风林,把村子东北面的沙丘锁住了,配合其它封沙育草等综合性治沙措施,已经使这里变成渠水畅流,五谷丰登的好地方。这个县的长城公社,由于一万六千多亩沙枣林,大部分已郁闭成林,发挥了防风固沙作用,使过去受风沙严重危害的二千八百多亩耕地,全部免除灾害,粮食产量由过去平均每亩几十斤提高到去年的三百九十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