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上海八百多工人从半工半读大学毕业 既能体力劳动 又能脑力劳动 这种正规学校为国家培育出新型的工人阶级技术人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8-20
第1版()
专栏:

上海八百多工人从半工半读大学毕业
既能体力劳动 又能脑力劳动
这种正规学校为国家培育出新型的工人阶级技术人才
据新华社上海十九日电 上海四年前创办的一所半工半读新型高等学校——业余工业大学,今年暑期培养出了第一批毕业生八百多人。
这批毕业生大多数是老工人、技术革新能手和先进生产者。几年前,他们还是文化水平不高的生产工人,经过四年半工半读学习,已成为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的工人阶级技术人才。
最近,这所业余工业大学举行了第一届毕业典礼。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陈丕显、曹荻秋、石西民,副市长宋日昌等党政领导人和有关单位的代表三百多人到会热烈祝贺。陈丕显在讲话时指出,上海业余工业大学的创办是一件大事情,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胜利。他说,半工半读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的新人。这是和资本主义的教育制度根本不同的完全新型的社会主义的教育制度。实行这种教育制度,是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革命措施,是关系到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逐步消灭体力与脑力劳动差别的大问题。他希望毕业生回到工厂以后,不论担任什么职务,都不要脱离体力劳动,要继续当一名生产工人,不要摆知识分子的架子,而要永远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
十几年来,上海市工厂企业中涌现出大量的先进人物和生产能手,不少优秀工人还被提拔为工程师和技术员。他们觉悟高,生产经验丰富,但是由于在旧社会被剥夺了学习的权利,文化科学知识不够,限制了他们在生产技术上进一步提高。一九六○年十月,在中共上海市委的倡议下,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决定举办这所工科的半工半读高等学校,专门培养政治觉悟较高的、生产技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优秀工人。四年来,业余工业大学已招收学员三千一百多人。学员们在不脱离生产的条件下,每周抽出生产时间十六小时、业余时间八小时,系统地学习文化科学理论知识。
业余工业大学根据上海工业发展的需要,设置有机械制造工艺及其设备、轧钢、工厂企业电气化及自动化、无线电电子技术、纺织工程、硅酸盐、合成纤维等十一个专业。在上海的高等院校、工厂企业各方面支持下,各专业都制订了教学计划和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建立了实验室和必要的教学设备。各专业的学习课程除文化、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外,还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毛主席著作等政治理论课。为便利来自各工厂单位的学员上学,学校在全市各工厂集中地区设立七所分校。
今年第一届毕业的学员八百多人,来自四百三十七个工厂企业单位,平均工龄为十四年。其中有党员、团员六百七十一人;由工人提拔为工程师、技师、技术员的二百七十六人。这些学员入学时大多数人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们认识到自己参加学习就是接受阶级的委托,因而四年如一日,顽强刻苦钻研,绝大部分学员的学习成绩优良。毕业设计答辩中获得优良成绩的学员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五。
这些学员边劳动边学习,马上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生产中去。据学校统计,四年中学员们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技术革新、试制新产品、改进工艺过程、改正设计错误等有两千多个大、小项目,其中比较重大的有两百多项。云林丝织厂工人曹永祥运用无线电电子真空放大技术,与其他同志共同研究试制成功了一台真空自动轧纹版机,改变了丝织工业的轧纹一向以繁复的手工生产操作;上海硬化油厂女技术员范存碧运用化学知识,成功地挽救了一批呆滞品——触媒硫酸镍免于报废,为国家节省了五万多元资金;大丰化工厂工人黄家胜以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生产实际,在其他同志帮助下,写成一篇关于合成法制草酸的论文,国内许多工厂应用这个办法后,对改进生产技术起了很大作用。这次完成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全部九十二个课题中,有百分之八十九是有关工厂生产和科学研究所需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学员们由于思想觉悟和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四年学习期间,先后有一百八十三人被工厂企业提拔为技术干部,担负各种生产技术的领导工作。
在毕业典礼大会和毕业前夕举行的座谈会上,许多学员都激动地感谢党对他们的关怀和培养。他们表示,毕业了一定回到劳动中去,永远不脱离劳动、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实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