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关键在于思想革命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8-26
第5版()
专栏:

  关键在于思想革命化
  中共江西省新建县委书记 石明清
最近,我县常委同志就蹲点问题专门进行了座谈。大家研究,有些公社书记以上的领导干部为什么蹲不下去呢?是思想问题,还是实际问题?根据我们前几年的经验教训,一致认为:主要是思想问题。也就是说,关键在于思想是否革命化。
现在,根据我县常委同志讨论的情况和我个人的体会,谈几点意见。
是实际问题,还是借口?
二十年前,毛主席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就教导我们:“任何领导人员,凡不从下级个别单位的个别人员、个别事件取得具体经验者,必不能向一切单位作普遍的指导。”毛主席指的“个别指导”,就是要蹲点,取得点的经验,更好地指导全面。前几年,我们对于毛主席这一教导,领会很不深刻,没有认真地蹲好点,也就没有做好“普遍的指导”工作。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回忆一下在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绝大多数同志都保持了土改时期那种深入实际、联系群众、蹲点带面、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那时,人人以艰苦为荣,以享乐为耻,各级领导干部都坚持了长期蹲点,和贫农、下中农打成一片,建立了深厚的阶级感情。所以,能够从实际出发,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比较起来,那时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出得少一些;就是出现了,也比较容易纠正。可是,后来有一些同志,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由于经不起胜利的考验,在思想上起了变化,怕艰苦、图享受的资产阶级思想滋长了,阶级观念、阶级感情逐渐淡薄了,骄傲自满,故步自封,不愿深入实际,不愿作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放不下架子,蹲不下去了。有的强调“工作忙,业务多,分身不开,蹲不下去”;有的强调“蹲了点,丢了面,不合算”,于是,满天飞,团团转,凭文件、电话来指导工作,靠听汇报过日子。其实,这些都是不成其为理由的借口。
自从一九六二年以后,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通过重温毛主席《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和中央有关指示、决议,以及学习解放军、大庆油田的先进经验,才进一步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领导干部坚持不坚持蹲点,是否能取得第一手材料,取得发言权和领导权的问题,也是关系到革命思想、革命作风代代相传的大事。我们在常委会议上检查了过去的蹲点情况,在各种会议上批判蹲不下去的种种借口,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带头坚持蹲点。这样,才逐步扭转了满天飞,飘飘浮浮,上不着天,下不落地的危险情况。
当然,要蹲下去,必须解决应当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和历年来的实践体会,反复考虑,反复研究,提出了县委“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划片蹲点,以点带面,深入基层,劳动试验,总结经验,推广到面”的领导方法。县委、县人委的主要负责同志的办公地点,主要是在点上,县里各部门有必须当面请示、研究的主要问题,尽可能跑到点上去,不要挂电话把人请回来。另外,下狠心大大精简会议、文件、表报,要求上下各级组织互相监督,共同执行。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今年以来,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我县公社党委以上的领导干部,绝大多数同志初步蹲下去了。
是注重身教,还是指手划脚?
有的支部书记、公社书记说:“上级领导同志没有做出蹲点的样子来,我们就蹲不下去。”我们认为这个意见提得对。从一个县来讲,各级干部能否蹲下去,关键在于县委领导同志能否蹲下去。而县委能否蹲下去的关键,又在于负责全面工作的同志能否蹲下去。负责全面工作的同志蹲下去了,其他常委同志也就能蹲下去;县常委同志蹲下去了,区、社同志也自然而然蹲下去了。
我们在一九六一年,也确定了一个县委的点,但是,我没有真正的蹲下去,因而,各级的点都蹲得不够好。今年,形势逼人,不下决心也得下决心,于是,搬到望城公社省庄大队第一生产队去住。其他县常委同志,除了到省、地委开会和少数时间在县里开碰头会以及跑面外,大部分时间也住在点上,区、社负责同志要电话联系,多数时间只能在点上找到,因而大家也就蹲下去了。可见蹲点也和其他任何工作一样,只有注重身教,用无声的命令,影响带动大家,才能真正蹲下去。
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呢?我们体会,是要别人革命首先要自己革命的问题,是共产党员言行一致的问题。一个领导者,如果不带头贯彻党委的决定,自己不用行动执行自己提出来的号召,那就是缺乏党性或党性不纯,那就是空头革命家。这样的“革命家”,往往习惯于指手划脚,光叫别人去蹲点,自己却东奔西跑,或者整月整季泡在会议里,影响甚至妨碍别人蹲点。实际上是提倡官僚主义作风,是反对蹲点,如果不坚决纠正,危害很大。
是尊重唯物论,还是喜爱唯心论?
有的同志说:“蹲点,是为了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跑面听汇报,同样可以了解情况,指导工作,为什么就一定要蹲点呢?”这实际上是尊重唯物论,还是喜爱唯心论的问题。我们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坚信,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蹲点就是具体参加社会实践。只有蹲点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才能取得工作的胜利。当然,我们并不绝对反对跑面、听汇报,在一定时候跑面、听汇报是必要的。但是,光跑面,不蹲点,靠听汇报过日子却是另一回事,是不自觉地或者自觉地喜爱唯心论。很难设想,一个习惯于东奔西跑,上下团团转,凭听汇报来指导工作的同志,能够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因为,汇报虽然也是来自下面的实际情况,但是,如果自己缺乏亲身体验,就不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何况下面同志的汇报,也不完全是亲身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其中有不少是道听途说得来的,没有经过反复调查核实的东西。如果光凭这些汇报去指导工作,是没有不犯错误的。
我们共产党人,担负着改造世界的伟大革命任务。要完成这一伟大的革命任务,不正确认识世界是不行的。正确的认识、正确的思想从哪里来?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认识来源于实践。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这是认识的发展规律。蹲点,就是掌握和运用这个规律,正确指导革命工作的根本方法。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新建县紧靠赣江、修水、鄱湖,大部分是滨湖地区,这些滨湖地区又是我县主要产粮区。在历史上,滨湖地区都是靠天吃饭,有就收,没就丢,因此,如何解决滨湖地区稳定高产问题,是我县发展生产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去年,这些地区,获得超过历史最高年产量的大丰收,不少干部和群众认为“增产到顶了”,再不可能增产了。滨湖地区能不能稳定高产,增产是否到顶了呢?多少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坐在办公室听汇报,或者“走马观花”、“全面检查”,是得不出正确的结论的。县委于是决定由副书记、县长廖竹咸同志带着这个问题到昌邑山公社的良坪大队去蹲点。他在群众中进行比较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同贫下中农一道测水、算账,得出可以
“排涝扩种、广种多收;播种绿肥、稳定高产”的结论。用这个结论再去指导实践,并在生产实践中进一步考验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实践的结果,良坪大队早中稻总产量预计可超过一百八十万斤,接近去年全年总产一百八十五万斤的水平,如果加上排涝扩种的一千二百亩晚稻,则全年总产可达到二百三十至二百四十万斤,比去年要增长百分之二十八左右。这样,就破除了滨湖地区“高产不稳定”的靠天思想,初步找到了稳定高产的途径。这一事实说明,滨湖地区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稳定高产是一个客观存在,只有坚持蹲点,调查研究,才有可能认识它,因而正确地指导这一生产斗争。如果不下决心蹲下去,浮在上面,不自觉地喜爱唯心论的话,对这一客观事物是永远不可能认识的。
近半年来的蹲点实践,使我们比较深刻地认识到,领导干部蹲点还是不蹲点,是置身于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之中,还是站在运动之外的重要标志。因为只有蹲点,才能做到:第一,认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第二,真正同贫下中农“四同”;第三,扎扎实实种好“试验田”。不蹲点,这一切都办不到。如果办不到这几条,那就很容易滋长官僚主义,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就是说,是思想变质的开始。归根到底,蹲点不蹲点的问题,是革命不革命的问题,是全心全意真革命,还是半心半意假革命的问题。因此,能不能蹲下去,关键在于思想是否革命化。
(原载八月十三日《江西日报》,本报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