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山高水远战友情——读古巴诗人比达·罗德里格斯诗集《中国人民的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9-04
第6版()
专栏:

山高水远战友情
——读古巴诗人比达·罗德里格斯诗集《中国人民的手》 刘岚山
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古巴革命诗人费利克斯·比达·罗德里格斯的诗歌,在他去年冬天访问我国期间报刊上零星发表时,就激动了不少人的心。古巴人民武装起义十一周年纪念前夕,作家出版社翻译、出版了他的诗集《中国人民的手》。读着这些深情似海、坚定如山的战斗诗篇,我们的心怀充满了山高水远战友情谊。
诗集共两部分,前十首为诗人访问我国时所作,后七首是诗人从诗集《史实》中选出的。记得在报刊上第一次读到《关于一个字的诗》时,我的心便被诗人那种炽烈而深沉的友情和美丽诗句所吸引。这首诗是诗人在武汉参观为古巴生产订货的汽车配件厂时,发现“古巴”一字(西班牙语为一个字)在新中国语言中的魅力而写的。“古巴”两字,自从古巴革命胜利以来,在我国人民心目中,就变成了“英雄”、“革命”、“同志”、“战友”、“兄弟”和“姐妹”等同义语了。因为,正如诗人所说,它意味着:“斗争和牺牲,不屈不挠和意志坚定,刚强和英勇”,“不退后一步,不妥协,不投降”,“哪怕赤着脚赴汤蹈火,也决心奔赴社会主义的幸福目标”。这些斩钉截铁、气势磅礴、顽强豪迈的革命声音和形象,正是中国人民眼中的古巴,也是古巴人民眼中的中国,它们有力地概括了中古两国人民团结战斗的战斗友谊和斗争形象。
诗人说,他在中国所写的诗,“具有见证的价值”,据我理解,这一方面是诗人的谦逊,说它们不过是事实的记录;另方面则是诗人的赞誉,因为他说:“从我刚来到中国的那一时刻起,革命的诗就迎我而来”,他不过把它们收集、概括起来。还有,那就是诗人对于敌人诽谤新中国的斥责。从这里,我们可看出诗人的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革命态度。
诗人在我国访问了北京、武汉、广州、上海等地,他以敏锐的眼睛和热烈的感情,关怀、祝福着新中国机器的转动、时间的运行、小弄堂的变化和农田水利的建设等,凝字炼句,发而为诗,质朴生动,十分感人。这从作为书名的《中国人民的手》一诗中可以看出。这首热情非凡的诗,是一篇对中国人民革命与劳动的颂歌。作者深刻地看出中国人民能从帝国主义和封建官僚重压下翻过身来,在一穷二白情况下建设崭新的国家,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依靠人民自己的双手,“紧握光荣的步枪”,推倒压在头上的大山;“高举创造的工具”,建设自己的祖国;并且把这双赤诚的手,“伸向受压迫被掠夺的弟兄,直到地球上最遥远的角落”。
在另外一些诗里,劳动与革命的主题依然贯穿全篇,并且每每赋予新颖的形象。例如他称广州为“劳动不懈的城”,“人们纯朴的欢乐是劳动”,“每个人的脸上闪耀着不屈的意志,仿佛可以看到四个胜利的大字——自力更生”。赞美“上海,是一个先进的工人,不倦的巨人,革命,锻压,铸造,建设,车间彻夜不眠”。歌颂北京街头行人:“他们准备战斗到最后一个时辰,为了全世界人类的自由”。作为中国读者,对于战友的赞扬是深为感奋的,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每个成就和胜利,都和世界革命人民的支持和斗争分不开;诗人的歌颂也是对一切被压迫民族与被剥削人民的革命胜利斗争的鼓舞。
诗集后七首诗,是反映古巴革命胜利后,人民忘我劳动建设祖国,为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而针锋相对、勇猛斗争的史实的诗,它们大多是通过反复咏叹、步步深入、扣人心弦的。这些诗有着拉丁美洲谣曲的风味。诗人对自己祖国和拉丁美洲的革命感情强烈而执着,例如《一个孩子正在死去》这首诗,以连珠炮似的句子,控诉并描写美帝国主义伸向拉丁美洲的魔手,使拉丁美洲每分钟都有一个孩子死去的事实。最后,诗人怒不可遏地指斥美国侵略者,并告诉自己的人民和全世界:
但是,人民决不会死尽灭绝,
他们团结一致站起来,
烈火的风暴,
席卷着南方和北方,
东方和西方。
为了每一个死去的孩子,
会准备一枝枪,
会站出一个战士,
会有更多的人民投入战斗,
他们的希望的旗帜,
就是古巴。
在《5767号步枪》一诗中,诗人激越地赞颂了古巴民兵,亲切动人,意味深远。一位黑人民兵,站在革命战壕旁,
“以不可战胜的金刚石的手,亲切地握着他的步枪的枪管”,叫着他为枪枝的每个零件所起的自己亲人的名字,他自己为
“枪托”,以致“每一个零件上,有一朵他的血的花朵,有一张他勇猛地保卫着的亲人的脸。”这就是革命的古巴民兵。有着这样举国皆兵的民兵在守卫,有着“武装起来并准备为保卫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人民”,正如《圣地亚哥宣言》重申争取独立的伟大战士安东尼奥·马塞奥将军所说:“企图霸占古巴的人,如果他没有在斗争中死亡,那他所得到的就是浸透鲜血的灰烬。”而有着这样的人民的国家是永远不可战胜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