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广东七大糖厂改革劳动组织合理利用社会劳动力 固定工人减少 合同工人增加 工厂降低成本 农村增添人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9-06
第1版()
专栏:

广东七大糖厂改革劳动组织合理利用社会劳动力
固定工人减少 合同工人增加 工厂降低成本 农村增添人材
据新华社广州五日电 广东省七大糖厂增加季节性合同工人,减少常年固定工人,节约了劳动力,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支援了农业,密切了工农关系。这七大糖厂是东莞、顺德、紫坭、市头、中山、南海和江门甘蔗化工厂。在一九六三至一九六四年榨季,这七大糖厂的合同工人已增加到占制糖工人总数的一半左右,仅去年一年就节约工资八十多万元。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四年榨季的总成本比上榨季降低两成多。
早在一九五七年以前,东莞、顺德、紫坭、市头等糖厂根据季节性生产特点,已经实行了季节性合同工制度。一九五八年江门甘蔗化工厂及中山、南海等新糖厂投入生产后,也沿用了老厂的办法。但在当时,各厂对这种劳动组织的优越性认识不足,以致在一九五九年以后,由于各方面建设事业的发展,劳动力比较紧张,有的厂便单纯从本厂用人方便出发,将许多季节性合同工留在厂里作常年固定工人。这样,在劳动力的使用方面很不合理,非生产季节劳动力过剩,既加大了工厂的开支,又不利于农业生产和其他建设事业。
一九六一年后,这七个糖厂总结了过去的经验,认识到过去停榨期间,固定工人过多,浪费了劳动力,就从一九六二年起,普遍改进了劳动组织。他们不但在制糖工段恢复了合同工制度,停榨期间一般不留用合同工人,还在原来使用固定工的蔗斗秤、起重机、压滤机、桔水泵、化验室、司炉、搅拌槽等二十多个岗位上,改用了季节性合同工。总计这七个厂比一九五八年实行部分合同工制度时,还少用固定工人约四百多名。顺德糖厂比一九五七年以前减少常年固定工五十七人,去年一年就比多用固定工的一九五九年节约工资开支十二万多元。
各厂减少的固定工人,大部分转为制糖的季节性合同工人,一部分转为糖厂综合利用部门的固定工人和合同工人,还有一小部分回农村或到城市的其他部门工作。
为了使从农村来的合同工人——特别是需要有较高技术水平来掌握机器操作的工人,能够承担起工厂的生产任务,各糖厂一般都在开榨前半个月左右,对合同工人进行集中训练。训练内容包括政治时事、工厂管理制度和劳动纪律以及技术操作方法。训练办法一是课堂讲课,二是在老工人指导下进行现场操作实习。然后经过考试,合格者就参加生产,不合格者进行补习,直到考试合格为止。许多厂的合同工经过这样的训练和培养,不但政治觉悟提高,一般也都能掌握操作要领,完成生产任务。东莞糖厂的一些做起重机和司炉工作的合同工,都已达到了三级技工的水平。
合同工人回到农村又为农村增加了建设人材。如东莞县中堂公社槎滘[jiào 叫]大队去年为电力排灌站新建的三个变电站,从设备卸船到安装和搭线等工程,全部是由这个大队派到东莞糖厂去当合同工的八个社员负责完成的。这个大队现在的三个电工,原来也是东莞糖厂的合同工。由于他们在糖厂担任操纵蔗汁泵和种子泵时,学会了使用、检修和掌握电动机的技术,回到农村后不但能检修一般粮食加工厂的小马达,而且可以负责变电站的设备检修,成为公社的好电工。更重要的是,合同工在糖厂受到工人阶级影响,提高了觉悟,有的回到农村后成了政治上的积极分子。槎滘大队在一九六三至一九六四年榨季派到糖厂当合同工的七十五人中,除十一人在电动排灌站当技术骨干外,还有四十多人分别在生产队当了副队长、出纳员、记分员或民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