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常熟县依靠群众改造低洼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9-06
第2版()
专栏:

眼睛向下找办法 道路越走越宽广
常熟县依靠群众改造低洼田
过去眼睛向上,单纯等待国家支援,根治内涝计划酝酿几年未能实现。以后眼睛向下,依靠群众,就找到了多快好省改造洼田的好办法,两年中节约资金一百二十多万元,做到了一个钱顶两个钱用
本报南京五日电 江苏省常熟县水利部门,在改造低洼圩田的工作中,从眼睛向上、依赖国家,转变为眼睛向下、依靠群众以后,看到了群众中丰富的治水经验和巨大的物质潜力,了解了实际需要和实际可能,摸索出一套多快好省根治内涝的好办法,使全县大部分低洼圩田改造为高产良田,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
常熟县有半数以上农田分布在地势低洼的圩区。这些圩田中,有相当数量是处于圩心的“锅心田”,雨水一多,水稻的收成就受影响。因此,根治内涝,改造低洼圩田就成了这里争取稳产高产的主要措施。
如何根治内涝?常熟县水利部门过去曾经提出过一个方案:依靠国家把机电设备能力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两倍左右,就可以免除涝灾。这样就需要国家很多投资。国家一时难办到,群众也不同意。酝酿了好几年,一直不能实现。
一九六一年全县低洼圩区再次因涝减产。现实的教训,群众的要求,促使这个县水利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重新考虑原订方案。当年秋收后,他们就分别到几个地势最低的公社去调查研究,到实际中去找办法,到群众中去总结经验。
这个县过去的输水渠道,是在地面上筑起来的高渠道,渠底比田面高,只能用于灌溉,不能用于排涝,而且因为渠道长、渠埂高,流水慢,靠近渠道头部的稻田,往往因灌水过多过深而成涝;渠道尾部的稻田常因不能及时灌水而受旱;渠道两旁的稻田,也因渠道渗水、禾苗受渍而减产。过去他们一直指望国家再增加一些机电设备来解决。后来经过多次研究,认识到必须深入实际,依靠群众。水利局长曹静波深入到辛庄公社一个生产队,看到一种临时用于抗旱的小型“地下渠道”,不仅比高渠道输水快,渗水也少,他又到一个新建的排灌站去试验,效果很好。他们总结了“地下渠道”的经验,今年已经在全县低洼圩区普遍推广。
常熟县水利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深入调查,还从群众中找到了一项利用圩内水面,在雨前主动预降内河水位,增加蓄水御涝能力的经验,他们通过对全县八十四个圩区的普遍勘察,证明这项经验可以普遍推广,但就是需要建筑许多水闸,需要国家投资。后来他们又到群众中去找办法。水利局工程员曾钢来到任阳公社陆泾圩,发动当地干部和群众讨论,设计了一种切合当地需要的小型水闸,建筑材料比原来减少一大半,完成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仅这一项改革,全县先后建成的二十三座水闸,就为国家节省了四十八万多元。
眼睛向下,依靠群众,不仅合理改革了水利建设的工程设计,革新了一系列的施工技术,同时还挖掘了群众中的经验和潜力,使国家支援财力、物力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这个县过去每建设一道“倒虹吸”,需要国家投资三千元,因造价太高,前几年建设得不多。一九六二年,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在辛庄公社与群众一道,试用碎砖石料代替混凝土,造价减少到一千三百元。今年又普遍推广了一个公社自制水泥管的经验,使每道“倒虹吸”的造价又下降到五百七十元,只相当于最初造价的五分之一。花钱少,办事多,今年上半年全县新建了一百九十五道“倒虹吸”,比过去几年建造的总和还要多。
眼睛越是向下,道路越走越宽。常熟县水利干部通过近两年实践,深深体会到深入实际依靠群众的重要。由于扭转了指导思想,两年来在水利建设工程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国家节约的资金就有一百二十多万元,约占两年来国家投资的一半,做到了一个钱顶两个钱用,加快了改造低洼圩田的进程。有六千三百多亩农田的任阳公社陆泾圩,如果依靠国家增加机电设备的办法来改造,每亩农田需要国家投资十八元七角;依靠群众想办法,每亩只用国家资金四元二角;两年时间就把全圩低田变成了“高田”,使大部农田由过去一年一熟变成一年两熟。全县位于低洼圩区的十一个公社,去年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大部分达到了高田平原地区的水平,并有五个公社成了全县的高产单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