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浙江百万亩低产田长出好水稻 有效措施是种绿肥、养红萍、施磷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9-08
第2版()
专栏:

浙江百万亩低产田长出好水稻
有效措施是种绿肥、养红萍、施磷肥
新华社杭州六日电 浙江省改造低产田取得显著成绩。全省有一百多万亩经过改造的低产田,今年早稻大幅度增产。金华、象山、长兴、余姚、吴兴等县的低产田,单位面积产量一般比去年增长一成,有的增长三成到四成。
浙江共有低产田五百多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五分之一。这个省把改造低产田作为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途径。去年秋天到今年春天,各地对一百多万亩低产田采取种植豆科绿肥作物、增施肥料、整理农田排灌系统等措施,改善了肥、水条件;接着,就扩大了早稻、连作稻和良种水稻的种植面积。加上田间管理工作做得精细,这些一向被人认为“天生贫瘠”的低产田,终于栽出了好早稻,获得了好收成。
浙江的实践经验证明:种绿肥作肥、养红萍、施磷肥,是改造低产水稻田的有效措施。太湖南岸地区的吴兴县,有些公社在稻田养萍后,土壤的氮素、有机质增加,杂草减少,水稻有效分蘖增多。老农说:“养过萍的田,泥土发黑,油滑发臭,种稻最好不过。”衢县、长兴、金华等地,在条件相同的一些低产田里种水稻,养萍田比不养萍的田,要增产百分之十六到百分之三十五。浙东的象山港畔,有成片的碱性烂塘田,从前也大部分只种一熟中籼稻,产量很低。这些烂塘田,在去冬今春种绿肥、修水利,经过一番改造,今年大部分种上了早稻,产量都很高。
这个省的农业厅和农业科学研究机关以及其它有关部门,有许多土壤学家、肥料学家和技术人员,分别到金华、衢县、长兴、余姚、宁海、平阳、仙居等县不同类型的低产区,长期住在生产队里进行科学试验和指导,他们对改造好低产田起了很大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