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本厂外厂的不同条件 南京磷肥厂放下架子学习小厂先进经验 今年磷肥一级产品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半,成本也随之降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9-18
第2版()
专栏:

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本厂外厂的不同条件
南京磷肥厂放下架子学习小厂先进经验
今年磷肥一级产品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半,成本也随之降低
据新华社南京十七日电 本社记者何其烈报道: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磷肥厂职工,最近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同一个小磷肥厂对比各种生产条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他们放下了故步自封的大厂架子,认真学习小磷肥厂的先进经验,使今年头八个月生产的磷肥一级品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半,成本也降低了。
这个小磷肥厂,就是江苏棉区的南通磷肥厂。
南京厂生产规模全国第一,生产过程是现代化的,技术力量雄厚,一九五八年投入生产以来,产品质量、成本、劳动生产率等指标都比较先进。
南通厂是一个小厂,从试制磷肥到现在,不过两年时间,年产量只一万吨。但是他们生产的磷肥绝大部分是一级品。而南京厂磷肥的一级品却只有三分之一。
消息传到南京,南京厂有些职工表示怀疑。他们认为自己厂在这样优越的技术条件下,生产的磷肥一级品不过占三分之一,南通厂凭它那样差的技术条件,怎么可能出现那么多一级品?这一定是化验、计算方法上有问题。有的人甚至说:“白兔若能耕田,黄牛就不值钱了。”这时是去年十一月间,省里决定在南通召开江苏省磷肥生产经验交流会,邀请南京厂“送经”,南京厂正好趁这个机会去摸底细,结果证明听到的全是事实。
南通厂技术力量薄弱,设备不如南京厂好,为什么能生产那么多一级品?南京厂条件优越,为什么一级品反不及南通厂多?原来只看见南通厂条件差的人,这时却扳起指头列举南通厂的种种“优越条件”了。他们说南通厂用的矿粉是干的,自己厂是湿的;人家是细矿,自己是粗矿;人家是一种矿,自己是多种矿;南通厂产量很小,容易办到,自己厂产量很大,很难办到。这种比法,引起大家的兴趣:为什么开始只看到自己的优越条件、别人的坏条件?后来为什么相反,只看到自己的不利条件、别人的有利条件?自己主观上到底存在哪些缺点和问题?人家主观上到底作了哪些难能可贵的努力,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有人还问:为什么南京厂近几年来很少想到向兄弟厂学习?为什么省内外的兄弟厂包括南通厂,经常来南京厂虚心请教,不耻下问?自己保持先进的一些指标,不知不觉给后建的大中厂,甚至给象南通厂这样的小厂夺去了,难道是偶然的吗?议论纷纷,最后一致肯定:南京厂吃亏在“大厂架子”上,应了毛主席讲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话。
他们马上派人去南通厂“取经”。随后又接二连三派出人去,包括厂长、车间党支部书记、车间主任、技术员和工人,前后去了四十多人。他们了解到南通厂初办时,全厂三十多个工人中,没有一个人懂得化肥的生产技术,只是用木棒加大缸,每天生产吨把磷肥。但是由于全厂职工不懂就问,刻苦钻研,坚持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在短期内,他们不但积累了一些生产经验,还建成了一个年产一万吨的磷肥车间,实现了全部机械化,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南京厂职工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受到深刻的教育,便以甘当小学生的态度,认真学习南通厂的先进经验,特别是学习南通厂职工披荆斩棘永不满足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们上下一条心攀登高峰的雄心壮志,学习他们的冲天干劲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精神。
对照南通厂,南京厂试验人员深刻感到,南通厂工作兢兢业业,认真细致,自己则有些毛手毛脚、粗心大意。南通厂一步一步一点一滴摸索提高质量的门路,九个月做了一百五十多次大小试验,“不到黄河心不甘”,自己却强调矿粉品种多,产量大,没有象南通厂那样摸到底。南通厂不感到取样试验老一套,抓得很紧,自己对试验就马虎一些。看到了自己的毛病,南京厂试验人员同生产工人紧密配合,加强试验研究工作,得出了八十多个新数据,初步摸到了用不同矿粉生产优质磷肥的一些门路,第一次用粗矿粉生产出了大量一级过磷酸钙。
领导干部也迅速改变作风,到生产第一线劳动和了解情况,发觉有一部分工人操作上缺乏一丝不苟的精神,对质量大有影响。因为化工生产连锁性很强,一个小毛病就可能造成大事故,使磷肥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车间领导干部列举了这方面的事实,对工人进行思想教育,同时在职工中开展技术表演赛,让大家真正弄懂为什么这样操作就好,那样操作就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经过比学赶帮,不仅使操作更加统一、稳定,而且提高了操作技术水平。结果,磷肥半成品的质量显著提高。
用南通厂的先进思想来检查半成品仓库的管理工作,职工们感到自己缺乏精益求精、力争上游的精神。有时借口产量大,对仓库堆放、翻堆、加中和剂等工作就做得不够精心细致,影响半成品向成品转化过程中充分地提高质量,使“前功减半”。他们认真研究试验堆放半成品怎样才最合理?堆脚多大、堆头多高才最理想?翻堆几次最好?什么时候翻堆、加中和剂才是最好的时机?怎样翻堆、加中和剂才最均匀?从中得出很多宝贵的新材料,重新制定了一套仓库的科学管理办法,使磷肥半成品在仓库存放期间很好地向成品“转化”,有力地保证了一级品率的增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