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为什么美国不能摆脱长期农业危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9-18
第4版()
专栏:

为什么美国不能摆脱长期农业危机
郑林庄
美国战后的农业危机是从一九四八年开始的。危机开始以来,各种农产品的价格不断跌落,“剩余”农产品的数量逐年增加,农场的债务迅速上升,农场主的净收入急剧下降。与此同时,农村的失业人口大量增加,破产农户数以百万计。这种状况,直至目前,仍未见有所遏止。

农业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它也和一般经济危机一样,是在生产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所产生的生产与消费的脱节,亦即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和消费基础相对狭小的矛盾的直接结果。美国之所以长期地摆脱不了农业危机,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按人口平均计算的食品和纤维作物的消费量一直在逐步减少。据美国农产运销局发表的材料,美国每人每年的平均食物消费量,一九六一年比一九四八年减少了百分之十二点八,其中面粉及其制品减少百分之四十六点四,猪肉减少百分之三十三点二,蔬菜和水果减少百分之二十九点八,马铃薯减少百分之十九点一,鸡蛋减少百分之十七点四。纤维作物的消费量也呈现同样的趋势,在上述时期内,每人每年的棉花消费量减少了百分之三十点九,而羊毛的消费量则减少了百分之五十二点一。随着每人平均消费量的缩小,几种主要农产品的全国消费量也在大量地减少。自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六○年,美国的人口虽然增加了将近百分之三十,但是它的小麦全国消费量却减少了二亿七千七百多万蒲式耳,棉花的全国消费量也减少了三百二十万磅。
美国广大人民农产品消费量的减少,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垄断资本的残酷剥削下日益贫困,不得不削减对农产品的需求。美国参议员布里奇就承认,“如果美国每个公民在吃的方面都达到应有的程度,我国(美国)的剩余农产品肯定就会吃光。”
美国国内农业市场的萎缩除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日趋贫困以外,也同下列因素有关:
第一是美国政府扩军备战,不断加重捐税和引起物价飞涨。据统计,一九六二年美国人民每人负担的税额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一点二倍,比一九二九年则增加了九倍。美国劳工统计局发表的消费者价格指数表明,一九六三年的消费品价格比一九四五年增长了百分之七十点二。在捐税和物价不断增涨的压迫下,越来越多的劳动人民必须依靠举债度日。至一九六二年,美国劳动人民所负的消费债务比一九四五年增加了五倍以上。结果造成了劳动人民必须拿一半收入来纳税和还债,这就必然使人民不得不减少对食品消费的开支。
第二是食品加工业的垄断组织越来越加强对广大消费者的压榨。从一九四五年到一九六三年,美国食品的价格提高了百分之八十,其中面粉制品和肉类分别提高了百分之一百一十九点五和百分之九十五点七。食品加工业对广大人民的这种无情榨取进一步压缩了广大劳动人民对食品的购买力。
第三,使用农产品作为原料的制造业,尽量采用代用品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以便争夺日趋狭小的消费市场。据统计,自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六○年,美国酿造业(包括酒精生产)使用的谷物原料从一亿四千九百六十万蒲式耳减少到一亿二千三百二十万蒲式耳。在纺织业所用的原料中,棉花和羊毛大量地减少,而各种人造纤维和化学纤维的数量则由一九四二年的六亿四千三百九十万磅增加到一九六○年的十九亿七千五百四十万磅。
美国农产品不但受到国内市场萎缩的威胁,而且出口也遇到了越来越大的困难。
战后初期,由于欧洲和亚洲多数国家的农业还没有从战争破坏中恢复过来,美国农产品的出口是所向无敌的。但是,当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经过调整相继恢复和发展起来之后,美国农产品的输出就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尽管美国农产品的出口量和出口值,在战后年代,依靠美国政府采取倾销手段,呈现了上升趋势,但其发展是很不平衡的,年与年间的波动十分剧烈。就全部农产品的出口量来说,如以一九五二——一九五四年平均数为一百,它的指数曾从一九五二年的一百二十五下跌到一九五三年的九十一和从一九五七年的一百七十六连续下跌到一九五九年的一百四十一。这种情况在个别产品中表现得尤其突出。例如棉花(包括棉籽)的出口指数曾从一九四七年的一百零五猛跌到次年的五十四和从一九五八年的一百五十三猛跌到次年的八十四,变动的幅度几乎都达到百分之五十。五十年代中期以后,美帝国主义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和民族主义国家的矛盾更趋尖锐化,美国农产品的出口就更加困难了。

当着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不断萎缩的时候,美国的农业生产,除个别年份外,却一直在上升。如以一九五七——一九五九年平均为一百,一九四五年美国农业的生产指数为八十一,至一九六三年已上升为一百一十二,计在十八年内总共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八点三;如从一九四八年发生农业危机算起,也增加百分之二十七点三。
在危机中美国的农业生产仍然不断增长,主要是由于竞争激烈造成的。
战后年代,资本主义在美国农业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美国的农业生产日益迅速地向大生产集中。最近两次的农业普查表明,从一九四四年到一九五九年,年商品产值在一万美元以上的大农场由四十三万八千个增加到七十九万四千个,而年商品产值在一万美元以下的中、小农场则由五百四十二万个减少到三百一十四万一千个;大农场的商品产值在全国农场的商品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由一九四四年的百分之四十九点三提高到一九五九年的百分之七十一点五。美国大农场的生产率也随着资本的集中而大大提高。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大农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量的加强,它们对中、小农场的排挤也愈益剧烈。因此,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农场也不得不竭力采取一切办法来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以期避免破产灭亡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单位产量在战后都有所提高,所以尽管战后不久就发生农业危机,美国的农业生产仍然继续增长。
美国政府所执行的“反农业危机”措施不但不能遏制生产,反而起了促进生产的副作用。
战后美国政府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推行“反农业危机”的措施。一是强制削减耕地面积,以期收到压缩生产的作用。二是通过实行“价格支持计划”(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是这一计划的一部分内容)和“出口补贴”等等方案,来防止农产品价格下跌,以免引起更大规模的破产。
就第一个方面说,它所推行的“播种面积限额”、“土地银行”等计划,虽然能够略为削减耕地的利用面积,但是它们不可避免地引起农业生产向质量更好的土地集中,促进农业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这是因为被放弃的耕地尽是一些质量较差的土地,于是农业经营者、特别是农业资本家就能够把生产资源集中地投放到缩小了的但质量更好的耕地上。这样做的结果,使农业经营的集约化水平和单位面积的产量都有所提高,而农业生产也随之增加。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五八年间,美国的棉花每英亩产量由二百六十七磅提高到四百一十八磅,其所以能够如此,据美国农业部估计,有百分之八十是由农场内部用地的调整和技术改良造成的。
再就第二个方面来说,美国政府采取人为的手段来把农产品的价格抬高到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水平之上,也产生刺激农业经营者加强生产的作用。另外,美国政府在推行“反农业危机”措施中每年发放的为数几十亿美元的种种补贴费,大部分落到资本主义大农场的手里。一九五七年发放的“支持”农产品价格的补贴费,就有百分之七十九是发给只占全国农场百分之二十七的一百三十万个资本主义大农场的。这就无异于给它们凭空增加了大量的资金,使它们能够添置设备,改进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生产和消费相互脱节的直接结果。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广大人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只有在生产规模因社会生产力受到危机的破坏而被迫收缩时,经济危机才能得到暂时的克服。美国的农业既然在危机时期也不能够缩减生产,那末,摆脱危机的可能性也就不会出现。这就是美国为什么长期不能摆脱农业危机的一个原因。

工业和金融资本对农业的控制和剥削的日益加深,是美国农业不能摆脱长期危机的另一个原因。
美国的工业和金融垄断资本已把美国农产品的收购和加工一直到农业生产资料和生产资金的供应,完全控制起来。第二次大战后,美国农业经营的愈益专业化和片面化,美国农业生产中投下的各种生产资料的数量以及农场自外部购入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增加了不少。农场所用的生产资料在战前有半数以上是由农场自备的,现在则有三分之二以上须从农场以外购入。由于生产资料的使用量和购入量有了增加,农业经营者对资金的需要也随之增加,因而农场主就更加需要从垄断金融组织取得贷款,以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美国农场主的负债额在一九四六年为七十八亿美元,到一九六○年已增加为二百八十亿美元。所有这一切都加深了农业对工业和金融资本的依赖,为各种垄断组织加强对农业的剥削提供条件。
美国的工业和金融资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对农业进行剥削。第一是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战后美国非农产品的批发价格,在一九四八年至一九六三年间已经上涨了百分之二十三点三,而农场主出售产品所得的价格在同一时期内反而下降了百分之十六点一。不但这样,美国农场主从食品的零售价格中所取得的份额,在一九四八年还能达到百分之五十一,但至一九六三年已减少为百分之三十七了。
其次,工业和金融资本还从提高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供应价格以及加重农场主的利息负担等等,来对农业实行压榨。美国农业部发表的农场主支付价格指数,已由一九四八年的二百六十上升到一九六三年的三百一十一(以一九一○——一九一四年平均数为一百),计在十五年内上升了百分之十九点六,其中农业机械的价格上升百分之六十九,农场建筑材料的价格上升百分之二十六,土地抵押贷款的利率上升百分之三十,不动产税的税率上升近百分之五十。
农场主所得价格的逐步下降和支付价格的逐步上升,日益扩大着农业经营者的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差额。这个差额越扩大,农业经营者的处境就越困难,破产者的数目就日益增加。

美国政府推行“反农业危机”措施,虽在一定程度上收到抑制危机的效果,但在更大程度上却产生了加深和延长危机的反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它扩大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之间的矛盾。美国政府推行的“反农业危机”措施在农业中引起了增进生产的作用,在前面已经讲过。另一方面,美国政府推行这些措施也产生了削减对农产品的需求的作用。美国政府为执行各项农业计划,每年都要支出很大一笔款项。据报道,一九六一——一九六二财政年度仅联邦政府所支付的费用就有六十二亿美元(地方政府的开支尚未计算在内),数额之大仅次于军事费用和国家债务两项支出。美国政府这项开销的来源是课自人民的捐税。这样就必然要加深劳动人民的贫困化,降低他们的生活水平,削减了他们对农产品的需要。美国政府执行“反农业危机”方案不可避免地要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的脱节,使农业危机更趋严重,并且延长它的持续时间。
第二,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只有在它获得充分发展,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强制社会再生产的比例达到新的平衡之后,才能暂时消失。美国政府的“反农业危机”措施虽然起不了克服危机的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却起了抑制危机充分发展,使危机略为缓和的作用。例如,战后不断削减小麦、棉花等农作物的播种面积限额以及一九五六年以来大力推行“土地银行计划”迫使一部分耕地退出农业生产,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大规模发展。又如它所推行的
“价格支持计划”也在一定限度内防止了某些农产品的价格过分剧烈下跌。还有它向外倾销
“剩余”农产品的种种措施,也或多或少地扩大了农产品的输出,从而减轻“剩余”产品的压力。就这几点来说,“反危机”方案是起了某些抑制农业危机充分发展的作用的。但是,正如以上所述,这种抑制危机的作用并不有利于危机的解决,相反地,它只能阻碍再生产比例新平衡的实现,从而延长了危机的持续时间,使农业长期地处于萎缩不振的停滞状态,并使广大的农业经营者、特别是中、小农户和劳动农民的处境日益恶化。
综上所述,可见战后美国的农业长期地处在危机之中,是随着战后形势的变化,美国的国内外矛盾日益加深所造成的,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发展的必然结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