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成功的尝试,友谊的结晶——记影片《白毛女》和《党的女儿》邦巴拉语译制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9-18
第6版()
专栏:

成功的尝试,友谊的结晶
——记影片《白毛女》和《党的女儿》邦巴拉语译制工作
北京电影制片厂 李秉忠
今年春天我们迎接了来自非洲的马里电影代表团。其中包括马里艺术家易卜拉希纳·萨科先生,马里电影演员易卜拉欣·西迪贝先生,歌舞演员哈比·夸戴小姐。他们遥遥万里,专程来到北京,要将两部中国影片《白毛女》和《党的女儿》译制成马里民族语言——邦巴拉语。这在中国电影历史上是第一次,在非洲电影史上也是一个新的尝试,让我们祝贺这个新的开始。
萨科先生以热情洋溢的心情对我们说:我们马里政府非常关心人民群众的教育,派我们代表团来华译制两部革命影片,由此,马里人民可以更直接地了解中国人民,可以完满地了解影片的内容,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教育马里广大的群众。马里人民不仅热爱这些影片,更热爱中国人民,我们两国人民有着共同的遭遇,深受过帝国主义压迫的痛苦。每当我们看《白毛女》影片时常常流下了眼泪,我们的命运是紧紧地连在一起的,滔天罪行都是由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血腥的手干出来的,我们怎能不痛恨这些野兽般的黑心人!
由于过去没有进行过合作,我们便再三向马里朋友们介绍了有关的工作情况:如译制影片的工艺过程,对白示范练习等。
工作一开始便碰到了许多新问题,于是边工作边探讨,中、马电影工作者绝不愿在困难面前低头,终于克服了一个一个的困难,寻找到了一套好的工作方法,使译制工作顺利进行。
翻译邦巴拉语剧本的任务由萨科先生担任,在翻译过程中,花费了相当大的劳动,也经过了一定的波折,但是时间越紧迫,萨科先生的工作劲头就越大。他常常工作到深夜,有时被一长段话中的几句对白台词所阻挠,就在他的房间里踱步苦思,为了要正确地表达华语对白内容,甚至要想出好几个方案。他的工作量很大,不仅要翻译全部剧本,而且每日还要分抄台词;当他把抄好的台词分送给各个配音演员时,还向大家征求意见,直到无误为止。
配音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要眼快,嘴快,反应灵敏,要求每个配音演员正确理解所担负角色人物情感的发展,并要很好地掌握人物的性格,因此,不仅是对上口形就算完成了任务,如不全面的照顾到这一切,配音的艺术效果则大大减低。但马里朋友们很快的适应了工作的特点,掌握了配音的规律。经过工作的实践,他们都成了熟练的配音演员了。
译配《白毛女》影片中杨白劳的萨科先生,在配杨白劳服毒自杀那场戏时,表现出了他的艺术才华。由八个镜头组合起来的一大段戏,不能分切开来配音。它要求:感情连贯而变化大,台词里夹杂哭声又有强弱起伏,剧中人还要两次跳出画面,可是配音要连续下去,而且要注意邦巴拉语和华语的音阶,看准口形,不允许有一秒钟的误差。这是个大难题。但是,由于萨科先生熟练的配音技巧,紧紧地抓住了角色感情的发展,虽是配音,他却好象同在镜头前面一样地表演着。此时此刻,他似乎不是在配音,而是在以“邦巴拉语”控诉殖民统治者封建统治者所干出来的万恶罪行。这正是萨科先生配音成功所在。
《白毛女》影片中,大春和穆仁智,这是两个死对头,这两个角色配音任务,都由西迪贝先生担任,对他来说,不能不是个难题。对正反面角色要很好地琢磨,爱、憎分明,所表达出的感情又要很鲜明,经过西迪贝先生不断的努力,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更难的问题是西迪贝先生在《党的女儿》影片中,不仅担任了正、反面角色,而且还有同场戏。正面人物小程是一个天真活泼、纯朴的游击队通讯员,反面人物马家辉是个老奸巨滑、诡计多端的党的叛徒。这两个人物出现在一个画面里,他们之间一句又一句、一段又一段的对话延续下去,随着人物的转换,变着嗓音,他译配得那样自如、准确,大家怎能不给他以好评呢?
哈比·夸戴小姐成功地配完了影片《白毛女》中的喜儿,又在《党的女儿》影片中配录了桂英、秀英、土生等角色,她的特点是模仿性强、感情奔放、逼真。她在译配两部影片里都有出色的成绩。
这次译制工作中,马里驻中国使馆的工作人员,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并塔·第阿洛夫人。她在《党的女儿》影片中译配玉梅这一角色,工作的分量很重,并塔·第阿洛夫人的身体又不好,有时她头晕呕吐,仍然坚持工作,她就这样顽强地坚持配完《党的女儿》的全部对白,才入院就医。她忘我的工作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中国影片《白毛女》和《党的女儿》已译制成马里民族语——邦巴拉语了,它是马里和中国电影工作者合作的结晶,它将被载入中、马友好的史册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