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各族人民紧密团结 依靠集体伟大力量 内蒙古风沙地区绿林密布 许多年年有种无收的地方都改变了面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9-19
第2版()
专栏:

各族人民紧密团结 依靠集体伟大力量
内蒙古风沙地区绿林密布
许多年年有种无收的地方都改变了面貌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十八日电 本社记者赵琦报道:内蒙古自治区风沙线上各族人民,在征服风沙的伟大斗争中顽强不屈,已使广大风沙地区面貌显著改观。
内蒙古沙漠面积约有二千六百万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十六点四。最西部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中部黄河南岸库布齐、毛乌素两个沙漠横贯伊克昭盟全境;东部哲里木盟和昭乌达盟等地也有一部分沙丘。解放以后,自治区风沙线上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集体智慧和力量,由西到东,西截东拦,处处设防,向风沙灾害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已取得显著成效。
在自治区西部乌兰布和沙漠前沿,一条长达一百七十五公里的防沙林带已经矗立起来,迎头拦住东侵的流沙,成为黄河后套灌区西部几十万亩农田的一道绿色屏障。一九六三年,这里的广大社员为彻底防御流沙侵袭,又开始营造第二条防沙林带。乌兰布和沙漠东沿的自治区林业先进集体杭锦后旗召庙公社,解放前沙丘面积约有十多万亩,一九五○年前的二十年里就有一万多亩土地被流沙吞没。解放后,这个公社的全国林业劳动模范、共产党员陶发东,领着一批社员年年在沙丘边缘开挖渠道,植树造林。现在,全公社修建引水灌沙渠道共达六十多条,人工栽植的七千多亩树木形成一条长二十多公里、宽达二十到四十丈的防沙林带,加上大量封沙育草,已经将流沙截住。从一九六一年起,这里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增长,人们还在林地上实行林粮间作,每年从林地里收获十多万斤粮食。
在自治区东部哲里木盟和昭乌达盟风沙地区,一个大规模的防护林正在逐步形成。这个防护林已营造一千六百条共长一万零二百七十公里的农田防护林带,全长二千多公里的护路、护渠、防沙林带和十万多公顷用材林。此外,被反动派统治者严重破坏的残林迹地上,经过封沙育林,已有六百多万亩树木自然成林。
在中部伊克昭盟库布齐沙漠前沿,全国林业先进集体达拉特旗树林召公社三顷地等四个生产大队,如今成了绿林密布、阡陌相连的好地方。这四个大队从一九五八年以后,按照公社的统一规划,共同营造了一万一千多亩树木,形成了十六条主林带和五条副林带。这些林带全长一百公里,堵住了西北面库布齐沙漠刮来的风沙。过去,这里的大部分农田遭受风沙严重侵蚀,每年都要经过多次播种才能抓苗。现在,这四个大队三万六千亩农田都在林带里面,不再受风沙危害,因严重沙化而弃耕的一万一千亩农田也全部恢复了耕作。
伊克昭盟的库布齐沙漠,在暴风期风沙还飞越黄河,侵袭对岸乌兰察布盟的托克托县。飞沙一部分落进黄河,一部分落在托克托县大小羊场一带,逐渐堆积成一条三十五公里长、九里左右宽的大沙带。每到春夏季节,风沙遮天盖地,刚出土的麦苗一夜之间全被埋没,半数以上的耕地年年有种无收。当时,一百多农户被迫逃亡他乡,还有六十多户卖了妻女。解放以后,大、小羊场两个生产大队社员,在党的领导下携起手来,共同向风沙展开了顽强斗争。现在,大、小羊场两个大队已在七万亩流动沙丘上营造起五万多亩树林,林带改变了气候,无霜期延长了二十天,过去不能种的大日期玉米和小日期小麦都能生长,早熟作物收割后还能再长一茬庄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