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鼓壮军威 活跃部队——听全军军乐观摩演出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9-20
第8版()
专栏:

鼓壮军威 活跃部队
——听全军军乐观摩演出有感
马华 敖正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军乐团、队观摩演出大会,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军军乐大检阅。在观摩演出大会期间,共演出了军乐合奏、小合奏、重奏、独奏及其他形式的节目三百多个。参加这次观摩演出的有来自各地的部队军乐团、队十六个。
军乐这支队伍,同其他文艺队伍比较,是建立较晚的,但这支年轻的队伍,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军委和林彪元帅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军坚持四个第一、大兴“三八作风”、创造“四好连队”运动热潮澎湃的激流中,坚决贯彻了党和毛主席所制定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执行了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用“严肃的态度、严密的组织、严格的要求”的三严精神来要求自己,努力贯彻着革命化、专业化、民族化、大众化的方针。因此,在思想、专业、组织、作风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这次全军军乐团、队观摩演出大会演出的节目,主要都是通过军乐的形式,从各个方面反映了我们革命人民的伟大斗争现实,可以用“革命的思想内容、新颖的艺术形式、浓郁的民族风格、创新的革命精神”来概括这次观摩演出的成就。如密切结合部队任务和思想情况、反映部队现实斗争生活的精采节目有《前进!四好连队》、《冬训组曲》、《海防战士进行曲》、《伟大的战士——雷锋》(音乐诗)、《硬骨头六连赞》、《幸福岛赞歌》、《空中激战》、《红花献给四好舰》、《野营一日》、《民兵进行曲》等,这些节目,以紧张的战斗气势、健康清新的音调和高昂乐观的情绪,描绘了广大官兵创造四好连队、争当五好战士、苦练过硬本领的战斗和训练生活景象;刻划了人民军队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贵品质;塑造了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完成任务、先人民后自己、先公后私、品德高尚的英雄形象。显示了军乐艺术在完成“鼓壮军威、活跃部队”的任务中所起到的作用。
在配合国内外革命斗争形势的优秀节目中有《反美风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翻身农奴进行曲》、《农村青年进行曲》等,这些作品以雄壮有力的节奏,激动人心的旋律,塑造了亚非拉革命人民高举反帝大旗英勇斗争的光辉形象,讴歌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新人新事,听后给人们以极大的鼓舞和力量。又如《革命历史歌曲联奏》、《在太行山上》、《延安之歌》等乐曲,描述了我党、我军几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和光荣传统,赞颂了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乐曲以高亢有力的音调,构成了雄伟磅礴的革命气势,给人以亲切的联想和内心激动的回忆。
在这次观摩演出大会上,可以看到所有军乐团、队都对军乐艺术民族化的问题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次演出的节目不仅内容是反映革命的,而且民族风格鲜明。如沙克管独奏《在草原上》,单簧管独奏《花梆子》,合奏《中国民歌主题组曲》、《苗家节目》,吹打乐《擂起跃进鼓》、《比武会上》等,都是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的乐曲。它们选材于我国的民间乐曲和民歌,大胆的运用了民族的旋律、节奏、和声及配器法;演奏上有机地结合了民族的表演形式,吸收了一些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并且在乐队的编成上还加进了富有民族特点的乐器。这一切作法,将加快军乐艺术民族化的脚步,不断打破旧框框,独树一帜,使军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得以丰富和发展。
军乐艺术在我国音乐艺术的大花园里,还是一枝新开放的花朵,广大群众对它还不是那么熟悉。要想使群众喜闻乐见,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大众化的道路。全军军乐团、队在这方面迈开了有力的步伐,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此次演出的许多节目不仅在内容上反映了群众现实革命斗争生活,而且在艺术形式方面,音乐语言方面,也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有不少节目是用群众所熟悉的革命歌曲和民歌改编的,如《革命工人歌曲联奏》,《革命历史歌曲联奏》等等,在演出过程中都紧紧地扣住了观众的心弦,台上台下,脉搏一起跳动。有的军乐节目与独唱相结合,有的军乐节目与朗诵诗相结合,有的又与合唱相结合,这些方法,都有助于群众熟悉军乐,使军乐更好地为群众服务。甚至把军乐和相声结合起来,如《音乐杂谈》、《参观乐队》等节目,对介绍音乐知识,满足群众对军乐的要求,起了很好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