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只见养路人 不见道班房 上工一担沙 下工三锹土 舒城县实行生产队包养公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0-13
第2版()
专栏:

只见养路人 不见道班房 上工一担沙 下工三锹土
舒城县实行生产队包养公路
采用这个办法,国家减少固定工人,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农业生产队多余劳力得到合理使用,集体个人都增加了收入,公路养护质量提高
新华社合肥十一日电 在安徽舒城县的一些公路上,只见养路人,不见道班房。这是这个县实行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包养公路的办法以后,出现的新气象。
今年春天以来,舒城县交通部门已经把四条全长六十八公里的县级公路,包给沿途农村三十个农业生产队养护。实行这个办法的结果,国家减少固定工人,少花钱,多办事;农业生产队的多余劳力有了安置,增加了集体副业现金收入。公路的养护质量也比过去提高了。
舒城县有关公社生产队包养的四条县级公路,是在一九五八年以后发动群众兴建的。在过去几年里,国家为了维护这些公路,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修补。但是由于人少事多,力量不足,路断阻车现象仍然时常发生。从今年四月份起,这些公路包养到队以来,公路技术状况比去年显著提高,保持了正常通车。如舒城县城到山区河棚镇这条路,全长三十六公里,原来修建的标准低,历年雨季不能正常通车。自从组织生产队包养以后,每月每公里发给养路工资八元,并由两名专业道工负责全线技术指导,群众养路积极性很高。由于他们坚持了道路经常养护,现在全线基本消灭了坑槽,还在近百分之六十的路面上加铺了简易磨耗层,保持每天往返两次客运班车及其它载重货车的畅通。
最近,记者沿着舒城到河棚的公路,访问了沿线包养公路的生产队。此刻虽然正是秋收忙碌时节,仍能看到社员们利用上工过路的空隙时间,挑砂铺路。社员们说:上工一担砂,下工三锹土,凑空养路,不误农活。这里生产队养路都采取不脱离农业生产,不集中宿食,不增加生产队开支的办法,农忙少干、农闲多干,雨后地里陷人,社员就上路做工,从不与农业争劳力、争时间,社员劳动得到充分合理的安排。
生产队养路还培养了群众爱路护路的新风尚,路也越管越好。在这里,人们看到沿途路面整得平坦,路边草皮保护完好。在有过路涵洞或开沟复填的地方,社员们还修起泥墩当作“路标”,为司机指示路况。八月下旬,河棚山区落了一次大雨,在一个叫做荒草洼的地方崩塌了一丈多高的田埂,路被阻断,担负养护这段路的枫香树公社油坊生产队的八名社员,天蒙蒙亮就奔到公路上,动锹挥土,把压下的一百多方的泥土,当天就铲去,使公路畅通。春秋公社柳树店生产队队长汪存应,是个养路积极分子,每逢天有阴雨,路上准能看到他;他平时傍晚收工回家,总是沿路走走,见有路面不平的地方,就随手铲平,或第二天派人来修,做到“平时多养护,忙时不占工”。
生产队包养公路曾算过三笔好处账:一笔是,过去整修这些公路,群众出过许多建勤工,舒城到河棚的公路去年花了六万九千多个工日,舒城到千人桥的公路也花了七万五千多个工日,生产队包养以后,每月每队出几十个工日,一条路一年也不过几千个工日,如果平时不养护好,每年就要大量劳力来突击整修或恢复,因此,养比不养合算;二笔账是生产队平时流动资金少,包养两、三公里公路,花工不多,每月能有二十多元固定现金收入,解决了小农具的修理添置问题,对农业生产有利;三笔账是可以亦工亦农,农忙生产,农闲养路,多余劳力有安置,养路费归生产队做为集体副业收入,社员有工分报酬,增加社员收入。通过这样算账,社员养路积极性很高。
舒城县公路管理部门也把专业养路和社员养路的各项费用开支做了对比。对比结果,采取包养办法可以节省国家开支百分之六十。这就是说,国家拨给一条路的养护费用,就可用来养护两条半公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