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茅才南第三次搬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0-14
第2版()
专栏:

茅才南第三次搬家
徐仁仙
一则新闻在江苏江阴县西石桥公社传开了:北郭庄大队党支部书记茅才南,全家从前球庄搬到了北郭庄。人们奔走相告,一时传为佳话。
熟悉茅才南家底的人,都知道这是他第三次搬家了。
解放以前,茅家是穷苦人,上无片瓦,下无寸地。也不知穷了多少代,到茅才南父亲时做长工,打短工,省吃俭用,好不容易盖了两间茅草屋,后来又在利港河边垦了七亩六分地。一家七口,苦苦拉拉地过日子。不幸,在二十五年前的腊月十八,一场大火把两间草屋烧个精光。多少年的心血,被火烧掉了。一家人往哪儿住呢?后来还是穷兄弟帮了忙,挤出一间屋来。这样,茅才南就搬了第一次家。
第二年又遇上了春荒,生活实在熬不下去了,才南的姐姐被迫出嫁,哥哥当了长工,不久妹妹又病死了。才南的母亲失去了家,失去了亲人,气得疯疯颠颠。才南的父亲没法可想,狠狠心,向村上的富农借了五石麦,在火烧过的旧宅基上重新盖了两间草屋。茅才南第二次搬了家。
五石麦债,不到两个月翻成五石米,到过年的时候,又翻成十石麦子。本上加利,利上滚利,逼得茅家只好把仅有的几亩地卖给地主,才还了债。生活越来越困难,才南小小的年纪就出外去当帮工、学徒,直到解放,才翻了身。
土地改革的时候,茅才南当选为村长,同穷弟兄们一起跟地主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他们分到了胜利果实。一九五二年,他与贫农的女儿陈林秀结了婚。办互助组、合作社,他都是积极分子,被大家选为互助组组长、合作社社长。一九五四年,又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公社化以后,担任了北郭庄大队党支部书记。茅才南跟大家一样,生活步步上升。前几年,他将两间草屋翻盖成三间瓦房,添置了床、橱、箱、柜等家具,冬冬夏夏的衣服也都有了。一家大小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近两年来,人们都说茅才南工作不象前几年有劲了,参加集体劳动少了。社员们都在议论他,许多党员也批评他。可是茅才南总觉得:“过去苦头也吃过了,汗水也流过了,现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何必多操心呢?”
去年秋天,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西石桥公社全面展开了。工作队的同志对茅才南说:“阶级斗争是长期存在的,我们贫农、党员不好好当家,难道让地主、富农、坏分子来掌握印把子?”县委、公社党委的负责同志也找茅才南谈话,对他进行思想教育,说明要使全大队、全公社、全县、全国人民的生活都好,要使全世界劳动人民都解放,都过好日子,这才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茅才南听着这些话,心里卜卜地跳,一阵羞愧。
一个凉爽的秋夜,十多个贫农下中农社员在大队办公室开会,帮助茅才南解决思想问题。老贫农朱三大说:“这几年,才南是想错了,三间瓦房、两头肉猪,把你的革命志气灭掉了。”解放前多年当雇工的李金生说:“我们贫农、下中农不好好干,地富反坏就又要压到我们头上来!”为了帮助茅才南,许多贫农都说出了肺腑之言。
夜深人静,茅才南回到家,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合不上眼,反复琢磨着领导同志和阶级兄弟的话。他想想自己,虽然是个贫农,可是这几年变了,生活好了,就只管自己了。这样做对吗?再看看全大队的生产,这两年落后了,国家统购任务完不成,还有些社员生活有困难,自己的责任可不轻啊!想到这里,他的心里象一根根钢针在刺,额上淌下了冷汗。第二天,他在全体社员大会上作了检讨,他说:“我一定改,一定同贫农下中农一道,革命一辈子!”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结束以后,茅才南把心思全用在改变后进队的面貌上。他想,要改变全大队面貌,必须抓住关键。关键在哪里?在北郭庄。北郭庄有五个生产队,土地面积占全大队十六个生产队的百分之四十,但产量很低,比他所在的前球庄几个队,稻麦两季每亩要差一二百斤。于是,他成天去北郭庄转。白天在那里劳动,晚上在那里工作。但是,从前球庄到北郭庄,有一大段路,天天跑来跑去,要多费不少时间;更重要的是与社员吃住不在一起,不容易贴心。怎么办?他起了一个念头:把家搬去,跟他们一起干!
一到家,他就对妻子陈林秀说:“我想把家搬到北郭庄去。”
“搬家?”这个贫农的女儿,与才南婚后十多年来,夫妻俩没有红过脸。今天听到搬家,真象一块石头扔进了平静的河水里一样。才南懂得她的心情,便开导她说:“我们都是苦水里泡出来的人,解放后从糠箩里跳进米箩里,不能吃了果子忘了树。我们生活好了,北郭庄的阶级兄弟有困难,我们看得过去吗?……”丈夫的话,句句打动了妻子的心。陈林秀也是通情理的人,旧社会泪饱肚子空,能忘记吗?不能!帮助阶级兄弟赶先进,能反对吗?不能!她激动地对丈夫说:“你一定要搬,我还会与你分家?”两人会心地笑了。一个晴朗的日子,茅才南全家搬到了北郭庄。这就是他第三次搬家。
(原载江苏《新华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