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谈东北的棉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12-03
第5版()
专栏:

  谈东北的棉产
林山
 一、种植面积
东北素称富饶,一方面剩余大量的粮食,而另一方面却缺少很多花纱布,一吨粮食只换一匹布。棉产不足是东北历来存在的问题。通常标准推算,一个人的衣被用品以及需要配合的生产资材,平均要十七平方码以上的布料,东北四千多万人口要八万平方码的布料,折合约一百八十万担(百斤)皮棉,以东北平均每小亩(关内市亩)产二十六斤计算需要发展到七百万小亩,合大亩(东北新亩)四百七十多万亩。东北纺织能力,伪满原有五十六万锭,最近可能恢复到四十万锭,每锭平均年可纺花两担二十斤,共需八十八万担,可产棉布七百多万匹,每人可摊十七尺;另加其他需要的棉花一人半斤,计一百多万担,共需植棉四百万小亩,合大亩二百七十万亩。东北适宜植棉的地区,估计有五百万亩(七百五十万小亩)。一九四五年曾发展到过二百二十万亩(三百三十万小亩)。东北棉区无霜期一百七十日,比平津二百天为短,在生育茂盛期的六、七、八月间温度相当高,在开花吐絮期八、九、十月间日照长而晴日多,对于棉花的生长与成熟比关内迅速,较种植早熟性的品种,如“关农一号”亦甚适宜。历年全国平均每小亩产量约二十五斤,河北陕西约三十斤,东北约二十七斤,与河南山东相当。根据这一情况,东北应发展植棉。但一般都认为东北天气冷不宜植棉,以为大可多种粮食来换华北的棉花,而事实并不如此,东北产棉虽不及华北,所产不多。但在东北以十五斤高粱换一斤棉花,棉农就满足,要从关里运来,得化比十五斤高粱更多的代价。就全中国的棉产供需上来说,全国现有四百五十万纺绽,需一千万担皮棉,另外其他尚需要五百多万担。去年植棉不过四千万小亩,产棉仅一千多万担,其不足之数百万担,要靠大量的美棉纱布来补充。现在东北的纱厂有因无原料而停工的,即天津的纱厂亦只能半开工。历来中国棉花就不够,必须迅速发展才能解决东北用棉。如果全靠外来棉纱,既不可能,也不应该,因此尽可能迅速恢复与发展东北棉产事业,是确定任务。今年因为棉籽有限,只能恢复到十万垧(合一百五十万小亩),可收皮棉三十万担以上。至明后年可逐步扩大到三十万垧(四百五十万小亩)。
二、植棉技术
技术问题,主要是品种改良与防治病虫害。
东北的棉种主要是关农一号,在辽阳以南普遍推广。此品种是属美棉中改良金字棉的系统,自朝鲜传入,经关东农事试验场选出,故名关农一号,比原种早熟一周,产量棉质也较优良,适合纺十六至二十支棉纱,适宜在辽阳以南种埴。在辽阳之北以至郑家屯洮南一带较寒冷的棉区,有“辽阳一号”,此品种是郑家屯白籽中棉系统,经辽阳棉作场选出,成熟比“关农一号”更早,棉绒细长,能纺三十二支,产量少。此外还残存一些退化美棉,属金字棉或脱字棉系统,经朝鲜或冀东传入,产量与质量比“关农一号”差些,还勉强适合辽阳以南棉区,今年自冀东运入棉籽也是这一类棉种,可在棉籽缺乏时暂为利用。还有一些当地留传下来的各种中棉,品质与产量都很差,今后改良东北棉种的途径:(1)从“关农一号”中,选更早熟品种,往北推广。(2)以“关农一号”为基础,与其他长绒美棉如斯字棉等杂交,育成早熟长绒棉种,使适合纺三十支以上细纱的需要。(3)收罗优良材料,育成抗虫品种。目前的推广是有计划的利用各种棉种,把外来种籽限止在一定的范围,把原有的“关农一号”单独保持在一个地区,每县至少特定一个区,再就每区设置一百亩以上的特约留种棉田,把“关农一号”或“辽阳一号”恢复纯净,以逐步淘汰外来品种与代替混杂退化了的良种。三年之后就可以恢复关农一号与辽阳一号的播种面积,五年之后可以全部纯化,八年之后将有更优良的品种发展起来。
防治虫害是东北植棉成败的关键,棉作病虫害在全国各地都普遍发生,但在东北特别严重;因为东北棉花生长期间很短,如果棉苗遭受了虫害便没有时间来恢复健康以完成霜前吐絮。过去东北棉花发展得很快,治虫得力亦其因素,从南洋台湾运入大量的鱼藤根制成地力斯石硷,从日本运入硫黄,配备了几十万架喷雾器,指导几十万家棉农熟悉治虫技术,这个基础是全国各棉区所未有。但今天鱼藤根与硫黄来源困难,喷雾器的补充也不易迅速解决,现在除了利用存余的鱼藤根制鱼藤粉使用之外,可用烟草水,豆油乳剂与面糊浆水来解决(但在效力与推广上都有困难),并准备推广种黄花烟(小叶烟)来制硫酸尼古丁,与利用东北工矿条件来制造合成农药如DDT与六六六等,这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
三、业务经营与管理
棉花与普通的农产自有其特殊性质,棉产是纯粹的工业原料,又是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商品,而且棉花的栽培又是比较精细而技术化的经营,因此棉业的经营必须是加强有关业务的计划性与组织广大的棉农互助合作,才能便利于发展。
首先是棉价问题,如果种棉得不到比种别的农作物还有利的话,不管棉种产量质量多好,治虫方法与栽培技术多高明,农民总是不能多种棉花。东北棉农所流传的“一捆(十斤)花三斗(四十五斤)粮(高粱)”和“一亩棉(约二十六斤)二亩田(三百六十斤粮食)”就过去的资料与现在的调查情况来分析,结果也相近,五斤高粱换一斤籽棉(大花籽)是适合东北的一般情况,现在以一斤皮花换十四斤到十七斤高粱的作价,对于今年能迅速推广植棉起了很大作用。我们考察过去蒋管区的各棉区盛衰历史,棉花的比价关系很大,以布匹的价格来分析,统制掠夺多于商业利润,商业利润多于工业利润,而工业利润又多于农业收益,实际是工农赔本,严重的影响棉源不足,亟应提高农业利润,才能整个的发展生产。但是官僚资本相反地却以美棉做靠山,拼命加强统制掠夺,这就是棉价问题在过去蒋管区不可能解决,而成为棉业发展的基本障碍。只有今天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才能解决这个历来棉业的症结。
在业务管理上,企业化的管理是有很大的作用。但现在我们一时还不能建立起来一个新的完整的棉业管理系统,暂时把这套完整的工作分割到各个有关的系统部门来分别负责进行,虽然也能解决许多重大的问题如棉价预购贷款,调剂棉籽等等,但是在许多具体工作上,还未能迅速完备的贯彻起来,如轧花厂的管理与修建,棉籽的选择与分配,分级的作价与检查,推广的合作组织,农药喷雾器的配备等等,都有些不合理不科学的浪费脱节表现,这将或多或少影响到东北棉业的发展,应及早健全组织,将数十万棉户组织起来,变成宏厚的合作经济力量,以加速东北棉产的发展,解决历来东北棉源不足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