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福建农学院组织教师下乡长期蹲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0-18
第3版()
专栏:

福建农学院组织教师下乡长期蹲点
这种做法是克服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脱离政治、脱离生产实际、脱离群众的倾向,加强教师的思想改造,培养又红又专的青年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据新华社福州十六日电 福建农学院组织教师到农村去长期蹲点,同当地干部和社员一起进行科学实验,使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今年春天,这个学院的党委总结了一九五三年以来教师下乡蹲点的经验,认为这种做法是克服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脱离政治、脱离生产实际、脱离群众的倾向,加强教师的思想改造,培养又红又专的青年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但是过去教师下乡蹲点往往单独搞试验田多,和群众结合搞试验少;总结现成的经验多,自己动手实验研究少。因此,院党委决定所有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都要分期分批到农村去长期蹲点,和群众一起进行科学试验。
根据福建省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这个学院今年在农村中建立了进行水稻高产、改造低产田、柑桔上山等项试验研究的十二个基点,抽调了四十名教师到这些基点去蹲点。蹲点的教师仍然要担任教学工作,或者由他们回校短期集中教学,或者把学生派到基点去进行现场教学,这样就可以不致影响他们在农村中长期蹲点。
下去蹲点的教师,从深入调查研究、向群众学习入手,和当地社员一起进行科学实验。园艺系副主任陈振光和两位教师,到南靖县龙山公社涌进大队蹲点,提出了建立山地果园和修水平梯田以保持水土的建议。他们跟社员们一起上山劳动,实地调查,改变了原来按照书本想出来的一套办法,根据果树生长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在百分之七十的柑桔园里修筑了梯田。他们又试验在果园里套种印度豇豆、白米豆和花生做绿肥。经过试验,印度豇豆不仅可以作绿肥,而且蔓延很广,使杂草长不起来,过去每年要除草八次,现在不必人工除草,果农非常高兴。不久前,福建省农业部门还在这里召开了现场会议,推广了他们的经验。
植保系从事科学研究的专职干部傅子碧和六名应届毕业生,在福清县龙田公社东营大队蹲点时,正碰上那里的甘薯小象鼻虫为害严重。他们便访问老农,到田间调查,对小象鼻虫的生活习性和为害规律等问题进行研究。他们第一次发现,小象鼻虫最喜欢在埂上的观音草丛中和相思树根部周围草丛中过冬,这是从前书本上没有记载过的。他们又同当地老农一起研究,试用野草“五爪金龙”代替鲜甘薯蔓诱捕小象鼻虫,效果很好。经过民校和短期训练班的传授,现在这个大队已经有八百多人学会了这种诱捕方法。
莆田县梧塘公社漏头大队今年大部分采用水稻良种“矮脚南特号”,比往年提前一个季节播种,由于春寒的影响,大约百分之二十的秧田发生了不同程度烂秧现象。在那里蹲点的教师胡承霖、施逸民等及时跟干部和老农一起到田头去分析烂秧的主要原因,建议采取排水、撒谷壳灰和施用硫酸铜防治棉腐菌的办法,有效地抑制了烂秧现象。在后期,他们又注意施肥和灌溉,使秧苗生长健壮,全大队今年早稻的单位面积产量比去年提高了百分之三十六以上。
这些蹲点的教师,大多和贫农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还抽出时间访贫问苦,初步树立了明确的群众观点和生产观点。许多教师在参加生产劳动中向社员学习,获得了不少第一手材料,丰富了教学内容,使教学质量也有显著提高。学生们反映说:老师下去蹲点回来,讲课时既有理论,又有实际知识,把课讲活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