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固定资产的维修和更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0-18
第6版()
专栏:

固定资产的维修和更新
戴园晨
企业的固定资产,如厂房、机器、车辆、铁路等,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不断消耗,不断磨损,需要不断补偿。补偿的形式不外乎两种:一是维修,另一是更新。固定资产的维修和更新,是保证再生产持续不断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在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固定资产更新是经常的。旧有的固定资产用坏了,无法修复,需要用新设备来替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出现了效能更高的新设备,也需要用新设备来替换旧设备。所以,我们要重视固定资产的更新,每年在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中,应当安排必要的更新资金,专款专用,保证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和生产的发展。
问题在于,在重视更新的同时,是不是还要重视维修?我以为,还应当重视维修。那种为了强调更新而贬低维修,说固定资产大修理在经济上、技术进步上不如更新划算,好象机器设备一有损坏便要更新的议论,是不适宜的。多快好省地发展国民经济,应当处处精打细算,少花钱多办事,发扬“一厘钱精神”。处理固定资产再生产两种形式的关系,应当是侧重维修。
各行各业都有着技术落后的陈旧设备,各行各业都需要采用新技术,但是,国家每年能够用于固定资产更新的财力、物力,有一定的限度,而且固定资产如机床、汽车、锅炉等的更新,要有相应的机床、汽车、锅炉等生产出来,要品种、型号、规格符合于更新的需要,才能真正实现。所以,更新需要和更新可能之间,存在着矛盾。这个矛盾,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更新来解决。加速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赶上世界先进技术水平是我们的任务。但是,从我国原有经济基础出发,先改造哪些行业,后改造哪些行业,各行各业改造时采取什么样的技术装备标准,却是有关技术发展速度的重大事情。如果不分轻重缓急,一涌而上,结果只会慢,不会快,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固定资产的更新,还要从生产力合理布局出发。适宜于在老企业、老工业基地更新的,仍应当在老企业、老工业基地更新,因为在原地更新往往能够利用老工业基地的技术基础和协作条件,能够迅速提高技术,投资少而收效大;不宜于原地更新的,则要在别的地方建设新厂补偿,才能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这样,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情况下,不论从全国、从行业、从地区看,都还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暂时没有条件进行更新,还需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固定资产。所以,重视更新并不能代替维修。搞好原有固定资产的维修,还是重要的事情。
应当看到,维修虽然是把固定资产保存下来,在修理中掉换一些机器设备的部件、零件,但也是固定资产的局部更新。从这个意义上说,维修也可以说是更新。固定资产如机床、汽车、柴油机、锅炉等,由成百上千以至上万个零部件所组成,这些零部件,通常并不是同时损坏。承受各种物理磨损和化学侵蚀较多的部分,就容易损坏些;机器设备的主体如机架部分,则不易损坏。修理时只掉换易损已损的部分,这种局部的替换,总比整体的更新要节省。花费只及固定资产更新若干分之一的代价,整旧如新,使原有的固定资产继续为生产服务,又何乐而不为呢?应当指出,对原有的固定资产不加充分利用,是国民经济中的浪费。我们要在重视更新的同时也重视维修,充分挖掘原有固定资产的生产潜力。
当然,原有固定资产的充分利用,原有固定资产的不断维修,又有一定的限度。旧设备的各个组成部分大都已经损坏,修复使用的费用接近甚至超过更换新设备的费用,就是一个限度。这时,修旧就不如换新了。但是,如果没有新的机器设备可资替换,修理费即使高些,也还是要通过修理来保证生产的持续进行,而对于修理费用的高低也要作具体分析。如果是因为长期失修作为一次恢复性大修理而多花了修理费用,就要从坚持计划检修制度来改善设备状况,节约修理费用。如果是因为自制备品配件的成本高,修理工时高,修理费用摊提计算不合理等缘故,在机器设备损坏不大、掉换零配件不多的情况下,出现维修费用接近更新费用等现象,就要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备品配件生产和合理安排备品配件价格,节约修理工时等办法,降低修理费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应当更新的安排更新,应当维修的组织维修,真正精打细算,避免社会财富的浪费。
维修是固定资产的局部更新。某些固定资产经过多次修理,不断掉换其中已经磨损的部分,往往脱胎换骨,实际上无异乎更新。铁道每年在修理时掉换已经损坏的铁轨、枕木;电讯线路每年在修理时掉换损坏的杆架、电线;化工厂、自来水厂每年在修理时掉换损坏的化工气体液体管道和给排水管道,都是在维修中进行局部替换,经过轮番维修,便已实现整体更新。除非发生特殊情况,如线路改道或者进行技术改革,才需要废弃旧的固定资产,进行整体更新。正因为通常情况下这些固定资产的维修和更新交织在一起,做好维修,也就格外显得必要。

正确处理固定资产维修和更新的关系,还要从技术进步的要求来考虑。采用效能更高的新设备,比继续使用技术落后的旧设备,能够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能够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某些机器设备尚能使用而提前报废,因更新而消失了继续维修的必要性,在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并不罕见。但是,并不能由此就认为维修不重要了。
更新原有的机器设备是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应当重视这一工作。但是,在更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同时,还应当重视维修工作。机器设备有根本性的变革,也有逐步的改进。对后者来说,在企业里争取有效的技术组织措施,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在固定资产维修时,结合零件、部件的掉换,进行局部的技术改造,也往往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棉纺厂在机器设备维修时,把平捻锭子改为培林锭子,改进牵伸装置,改造或者增添吸棉、滤尘装置,能够提高劳动效率,节约原棉使用,提高纱支质量;钢铁厂、搪瓷厂、砖瓦厂、玻璃厂在炉、窑检修的时候,改进炉体、窑体结构,能够改善炉、窑燃烧状况,改进产品质量和提高劳动效率,节约燃料和原材料的消耗。当然结合维修进行局部技术改造,要受到固定资产原有技术结构的限制,在范围上和程度上都有别于固定资产更新所实现的技术改造,不能夸大。但是,也不能忽视维修是技术改造的一条途径。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现实的可能,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并不等于广大企业不需要不可能采用新技术了。广大企业仍旧能够在充分利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利用技术进步的成果,结合维修进行局部技术改造。花钱少,办大事。通过修修改改,提高设备性能,做到既经济又有效地挖掘企业生产潜力,适应我国财力和设备供应的可能,使国家能够腾出资金用于更迫切需要的方面,多快好省地发展生产。
结合维修进行局部技术改造,或者要掉换效能更高的零件、部件,或者要对设备的形状、结构作必要的改变,这比之按原样修理,往往要多耗费一些人力、物力,表现为多耗费一些资金。这部分多耗费的资金,应当适应技术进步的要求,尽可能给予保证。固定资产维修的费用,属于日常零星修理的,由企业直接计算入产品成本;属于周期在一年以上的大修理,由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大修理折旧率,从产品成本中提存开支。企业提存的大修理基金只能按照大修理计划用于固定资产的维修,不能挪作其他用途。企业的局部技术改造,应当从国家根据计划拨给的“四项费用”(即技术组织措施费、新种类产品试制费、劳动安全保护费、零星固定资产购置费和零星建筑工程费)中,专款开支。但是,有些零星项目结合维修进行局部技术改造,数额很小,为了保证这种积极的改良支出的资金需要,给企业以便利,对于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大修理的时候,属于设备本身改良而结合进行局部技术改造所需要的资金,在不提高规定的大修理折旧率,不影响固定资产正常维修的前提下,可以从大修理基金中开支。同时,在“四项费用”的分配使用上,给予企业一定的机动,企业进行局部技术改造的资金,还能从“四项费用”中解决相当的部分。这样,就能够在保证固定资产维修,保证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基础上,适应技术发展的要求,便利企业改造技术装备性能,加速生产的发展。
国民经济的技术基础雄厚了,技术进步的速度加快了,固定资产更新的速度总是要加快的。但是,更新不能代替维修,维修仍然十分重要。已经进行了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的企业,装备的现代化程度高了,技术复杂了,不仅是持续生产需要维修,还对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都需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还没有进行更新改造的企业,需要维修。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为了增加产品生产,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技术进步还可以是先进的新技术装备用于新建企业,老企业的技术改造是先不忙淘汰旧设备,而是有重点地增添一些改进生产加工工艺、提高质量、增加品种的关键设备,从而对原有设备还是要精心保养、细致检修。进行了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的企业,换下来的旧机器设备还可以降级使用,关键工序换下来的旧设备可以给非关键工序用,如精加工的旧机床可以作粗加工用;技术要求高的企业换下来的旧设备可以给要求低的企业使用,如织布厂的旧织机可以给毛巾厂用,制报纸的旧造纸机可以供制造卫生用纸使用,现代化企业换下来的旧设备可以给手工业部门使用,从而就要对这些旧设备继续作好维修,使物尽其用。总之,加速技术进步和充分利用国民经济中原有的技术装备,决不是矛盾的;设备更新和作好维修,决不是抵触的。我们在技术改造过程中,对于固定资产的维修和固定资产的更新,必须精打细算,少花钱,多办事,力争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