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所谓“教育的经济学”是什么货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0-18
第6版()
专栏:学术动态

所谓“教育的经济学”是什么货色?
近年来,一些西方的经济学者“发现”,“知识的积累以及把它传授给下一代,越来越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部分”,而单纯依靠增加物质投资并不能保证生产的增长;他们还“发现”,“凡是经济增长得最快的地方,对于进一步增长的一个决定性的限制往往是熟练人员的供应”。于是,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发表了不少论著,探讨所谓“教育和生产的关系”、“教育的经济效果”、“发展教育的政策”等等问题,他们把这些东西总称为“教育的经济学”,并把它看作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个迫切的、动人的和重要的科学”。
所谓“教育的经济学”究竟是一些什么货色呢?
“人的资本”的概念
一些西方经济学者在谈论所谓“教育的经济学”的时候,提出了“人的资本”的概念。法国人M·德布伟说:“一旦我们把人当作资本来研究,我们就不但要考虑训练他的成本,而且要考虑他的经济获利能力。”如果我们单独从“教育的要素”进行考察,很显然,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和一个受过中等教育的人相比较而言,是能够更多地增加获利的能力。他还说,有些经济学家,在一般的经济理论中,总是把人当作生产者,虽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一小部分可以用生产的正统要素(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来解释,但是“经济学家们在考察财富的生产过程的时候,把注意力集中在物质资本的要素上,盲目地假定需要用来开发这些资本的人是随时可以从劳动力市场上得到的,而且都有必要的技能”。因此,这些经济学家,在进行计划的时候,对于需要增加的生产(全面的或部门的)又是完全按照物质资本来分析,也就是说,根据需要增加多少投资才能增加多少产品的方法进行计算的,很少考虑对人的教育训练的成本及其获利的能力。他们把“资本”和“人”看成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两个独立的变数,这就把人的作用看得太简单了。他认为,把对人的教育和训练当作生产发展的资本因素来研究,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经济利得”的基本内容
还有一些西方经济学者,如英国人J·维泽、美国人M·鲍曼,还谈论了所谓教育投资的“经济利得”问题。他们所谓“经济利得”的基本内容是:对于教育的投资,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因而能够达到增进劳动生产率的目的。这样,不仅增加了劳动者的收入,而且也增加了社会产品,从而也增加了国民收入。国家在教育的投资上增加得更快,那么,它的经济利得也就增加得更快。如果把对教育的投资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国民收入的增加相比较,就可以算出教育的利得。有一个名叫G·S·贝克尔的美国人曾对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培养一个人的成本和他终生所得的工资总额作了比较。据他估计,对于一个学完中等学校课程的人来说,“利率”是百分之十四点三,而对于一个学完大学四年的人来说,则是百分之九。总之,所谓“教育的经济学”的学者们,都肯定教育是一种极为有利的投资。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H·海顿说:“教育是对人材资源的一种投资”。在这个问题上,德布伟甚至还说,一个受教育的人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生产效率,而且还使其他的人增加了就业的机会。他还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如果在一百个工人当中只有一个工长,他们就只能做一些生产率低的工作,如土方工程、筑路等等;要是在他们中间有了较多的熟练的工人和半熟练的工人,那么他们就可以做生产效率较高的工作,如建筑房屋等等,由此,他得出结论,教育增加了就业机会,因为训练熟练工人的开支使雇佣更多的工人进行生产工作有了可能。
“投资性教育”与“消费性教育”
此外,还有一个英国人,名叫W·刘易士,他提出把教育用于“经济发达”和“经济不发达”国家有不同的区别的谬论,由此他提出必须把教育分成两类:一种是“投资性教育”,另一种是“消费性教育”。他认为,就“投资性教育”来说,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中的效果是很有限的,这是因为,在这些国家中,受过教育的人的“过剩”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它之所以“过剩”,据说,部分原因是“教育制度产生了错误的教育”,学校教育不能适应社会在特定的发展时期的需要;另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中,在吸收教育的人方面,主要的障碍是受过教育的人的工资太高,它们负担不起吸收他们的费用。因而得出结论,说什么“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不应过早的普及教育,不必要办大学。他说,如果从经济观点来看,既然在非洲那些贫穷的国家,花费那么多的钱,可以送三倍或四倍的人到外国去上大学,这些国家又何必一定要办自己的大学呢?即使要办大学,也只能纯粹以搞教学为主,不必兼搞科学研究,不一定要去接触尖端的科学知识。他认为,这对于非洲那些“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来说,是合乎经济原则的。
不难看出,所谓“教育的经济学”,是彻头彻尾地为帝国主义的掠夺和侵略的经济政策服务的“理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