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热情地欢迎和关心革命新生力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0-19
第5版()
专栏:

热情地欢迎和关心革命新生力量
彤鲍
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时代,是新人辈出的时代。在我们党的领导下,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各个战线上,许许多多的年青有为的革命者,正在蓬蓬勃勃地成长起来。对于这些年青的革命接班人,对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新生力量,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
毛泽东同志是这样指示我们的:“我们党如果没有广大的新干部同老干部一致合作,我们的事业就会中断。所以一切老干部应该以极大的热忱欢迎新干部,关心新干部。”他还指出,在处理各种类型的干部之间的关系方面,包括老干部和新干部的关系方面,“都应该提高共产主义精神”。
(《整顿党的作风》)
在这里,毛泽东同志清楚地告诉我们:第一,必须从革命事业出发来观察这个问题,必须用共产主义精神来处理这个问题;而不应该从其他的角度出发来观察和处理这个问题。第二,一切老的革命者,对于新的革命者,必须采取热忱欢迎的态度,采取关心的态度;而不应该采取冷淡的、不欢迎的、漠不关心的态度。
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正确地对待新生力量,是革命队伍不断壮大和革命事业不断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长期以来,我们全党同志就是这样做的。因此,一批又一批的新的革命者加入了革命队伍以后,总是受到老同志的热忱欢迎和关心,总是成长得比较健康和比较迅速,从而使这些新的革命者也在革命的实践中逐步地锻炼成为比较老练的革命者。正是这样,我们党今天才能拥有为数众多的、经验丰富的、比较成熟的老的骨干。
必须象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的那样,把新生力量问题同革命事业的继承和发展问题联系起来考虑。新陈代谢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革命老前辈所开创的事业,总是要交到年青的革命者手里来的。革命的接班人,代表着革命的前途、革命的未来。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要靠许多代人前仆后继的努力。在历史的长流中,先行者的作用,就在于为后来人指明方向,开辟道路,奠定始基,草创规模。沿着正确的道路继续前进,把宏伟壮丽的共产主义世界建设起来,终究要靠后来人,要靠一批接一批、一代接一代的新生力量。爱护和关心新生力量,也就是爱护和关心我们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事业。这个道理,对于一切具有共产主义精神的、以革命事业为重的革命者来说,应该是不难理解的。
那么,怎样才是爱护和关心新生力量呢?
爱护新生力量,关心新生力量,就应该深入地观察他们,严格地要求他们。一要看准,二要管好。接班人的问题,是一个关系到革命命运的大问题。龙种和跳蚤,是一定要严格地和细心地分辨清楚的。对于真正的革命种子,是不是就可以不看不管了呢?不能。他们的革命品质越好、越是优秀、越有培养前途,就越要反复地看他们,严格地管他们。看到他们有了毛病,固然应该管,应该及时地提出警告,诚心地给以帮助;看到他们有了进步,同样应该管,应该向他们提出更高一步的要求,使他们越来越红,越来越专,不断地革命化。不然,他们就可能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停滞下来,甚至走到邪路上去。新生力量朝什么方向发展,是必须密切注意的,决不可以马马虎虎。
爱护新生力量,关心新生力量,就应该放手地使用他们。要让他们去干。让他们到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伟大的革命运动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想问题,挑担子。革命的感情,革命的意志,革命的作风,革命的本领,都是从革命的实践中锻炼出来的。不干革命,永远不会革命化,永远不会成为革命者。不挑革命的重担子,永远不会成为能够继承革命重任的成熟的接班人。经验丰富的革命前辈当然应该挑更重的担子,但是,不能老是让年青人靠着老前辈吃饭。年青人能够挑多重的担子,就应该及时地让他们去挑多重的担子,并且逐步地加重他们的担子。他们会摔跤,但是,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老是怕重担子压坏了年青人,不是爱护和关心年青人的办法。
放手使用新生力量,当然不是说,可以不必加以指导。跤,总是要摔的。但是,加强指导可以少付出一些代价,使年青人少摔一些跤。因此,又要放手使用,又要加强指导,两者都是为了使新生力量成长得更快更好,也都是为了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
以极大的热忱爱护和关心新生力量,说到底,就是要以极大的热忱帮助他们赶上老一辈,超过老一辈。新生力量有没有缺点呢?有。他们年青有为,朝气蓬勃,但是,同老一辈的革命者比较起来,总是比较不老练、比较不成熟的。他们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所受到的锻炼,总要比老一辈的同志少一些;他们现在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也总要比老一辈的同志差一些。这是现状。但是,不能让他们老是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要是他们永远赶不上和超不过老一辈,那么,将来他们怎么能够胜任地把老一辈交来的重担子接过去,又怎么能够进一步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呢?现在他们还是学生,将来他们应该赶上老师,超过老师。
在这个学生能不能超过老师、后人能不能超过前人的问题上,历来有两种看法。一种人说,能;一种人说,不能。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说过:“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他是承认有这种可能性的。后一种人可以以鲁迅小说中的九斤老太为例。她见到年青人就摇头,说:“一代不如一代!”究竟是“后生可畏”还是“一代不如一代”?历史的发展早已作了结论:后人超过前人,是合乎历史发展的总的规律的,是正常现象。倒退,才是历史发展中的逆流,是反常的现象。九斤老太的悲观心理,只不过是旧社会里小生产者的风雨飘摇、每况愈下的经济地位和狭隘守旧的习惯势力的反映罢了。
我们无产阶级的革命者,不仅根本不能苟同九斤老太的看法,而且应该比孔夫子看得更透,想得更透。这就是不仅要承认后人超过前人的可能性,而且要通过主观能动作用使这种可能成为现实。要把赶上和超过老一辈作为对新生力量的要求提出来,要把帮助新生力量赶上和超过自己作为对老一辈的同志的要求提出来。前人已经攻克的堡垒和已经获得的经验是后人的起点,后人应该攀登新的高峰。能够赶上和超过老师,才是最好的学生,才是最对得起老师、最能为老师增添光彩的学生。能够使学生赶上和超过自己,才是最好的老师,才是最尽责任、最有功劳的老师。学生超过老师,不但是学生的光荣,尤其是老师的光荣。
热情地帮助后起之秀超过自己的动人事例,在无产阶级革命者中间,是很多的。
六月八日,《山西日报》登了一篇报道,说的是全国闻名的大寨大队的事。这个大队的前任支部书记贾进财同志,从担任支部书记的时候起,就十分注意物色和培养新生力量。他和支委会的其他同志在培养现任支部书记陈永贵上面,花费了许多精力和心血。陈永贵进步很快,超过了贾进财。贾进财同志就向支部建议改选陈永贵同志为支部书记。十多年来,以陈永贵为首的党支部,模范地执行了党的路线和政策,依靠群众自己的力量,改变了大寨原来的贫穷面貌,在这块土地上画下了最新最美的图画。
七月七日的《人民日报》,也登了一篇报道,说的是山西省另一个出色的大队——南柳大队的事。这个大队的前任支部书记王长修同志,发现本村一个贫农的儿子周明山是个好苗苗,就向支部建议大力培养周明山。支部同意了这个建议。王长修就一片诚心地培养周明山,帮助他进步,介绍他入党,并且在一九五七年向支部提议选举周明山为支部书记。二十一岁的周明山当选为支部书记以后,在王长修和其他老同志的帮助下,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也超过了自己的老师。
贾进财同志和王长修同志,这两位农村中的普通的共产党员,他们对待革命的新生力量的态度是完全符合毛泽东同志的指示的。他们这种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是值得大大提倡的。群众对他们的高度的评价也是完全正确的。带出了超过自己的好接班人,当然有带班人的一份功劳。
梅花开得最早,到了阳春三月,看到漫山遍野的百花赶上来了,就由衷地高兴——“待到山花烂熳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同志用精辟的譬喻写出的这种最高尚的共产主义精神,是一切无产阶级革命者应该发扬的。至于作为后来者的“山花”,当然更应该感谢先行者的“梅花”,尊重她,围绕她,向她请教,并且学习她的高尚精神,同样用极大的热忱来欢迎和关心更加后起的群芳。
以极大的热忱欢迎和关心新生力量,使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更多地、更快地、更好地成长起来,使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百花烂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