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工人出身的吉林市制酒厂党总支副书记 张希恒参加劳动不减当年本色 通过劳动,工人主动跟他谈工作,谈思想,谈学习;他的耳朵灵了,眼睛亮了,领导工作做得更切实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0-21
第2版()
专栏:

工人出身的吉林市制酒厂党总支副书记
张希恒参加劳动不减当年本色
通过劳动,工人主动跟他谈工作,谈思想,谈学习;他的耳朵灵了,眼睛亮了,领导工作做得更切实了
据《吉林日报》消息 吉林市制酒厂一车间甑房和二车间制粬工序,从三月下旬起,来了一个新的工人,他和其他工人一样光着膀子,在三十度左右高温下劳动着。和他一起干活的工人,看他干活十分认真,都点头称赞:这才是真正放下干部架子的普通劳动者呢!
受人称赞的这个人,就是这个厂的党总支副书记张希恒同志。
张希恒是麻袋厂纺纱工人出身,一九六二年八月到制酒厂当了党总支副书记。他认为自己是工人出身,参加不参加劳动关系不大,因而到厂后很少参加劳动。时间一久,职工群众逐渐和他疏远,有些职工和他说话也拘束起来。学习有关干部参加劳动的文件以后,张希恒认识到即使是工人出身的干部,如果不参加劳动,阶级感情也会逐渐淡薄,逐渐脱离群众。于是他下决心重新参加生产劳动。从今年三月下旬起,他规定每星期有六天上午作为参加劳动的时间。
他经常到最累、最脏的地方去劳动。甑房是这个厂劳动强度最大的岗位,从背料到出窖、扬片、推独轮车,样样活计都要有很强的体力才能适应。他一开始就来到这里,操起大木锨跳进窖内出料。小组长劝他休息休息,或干些比较轻的装料活,他想:小组长为什么要照顾自己呢?就因为自己是领导干部。要想真正取得普通劳动者的资格,就不能特殊。于是他说:“不用,这样干才能练出硬功夫!”有的工人怕累着他,下去把他推上来,他又推起了装着三四百斤料的独轮车。工人看他相当累,又劝他回去休息,并且说:“你做书记的不这样干,谁能说你什么!”工人的话,更使他警惕到:在劳动中千万不能特殊!他决心坚持下去。以后,他来得比头两天还早,规定早七点上班,他六点半就到场了,主动地做好各种生产准备。经过一个时期劳动之后,他不再感到腰疼腿痠,不仅能够顶班装料、推独轮车、扬片,还能做到在规定时间内出完料。工人说他“真是好样的,不减当年本色!”
张希恒在劳动中还注意听从班组长的指挥,班组长分配干什么就去干什么。比如制酒料在入窖后和出窖过程中,凉、热、潮、湿的程度不时在变化,操作者要在组长指挥下随时变换操作方法。张希恒总是认真地服从组长指挥,做到了指到哪做到哪。有一天,他在二车间制粬工序程润田小组劳动。粬子的温度上升很快,需要提前处理。组长根据这种情况,临时决定提前一小时上工。他听说后,也和工人一样提前一小时来到现场。八月二十四日夜班,有两个工人因事请假,需要临时抽人替补,小组长请他替补,他按小组长的分配,又上了班。
张希恒在劳动中还做到了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一车间距离办公室有二三里远。他在这个车间劳动期间,从不迟到早退。有几天早晨风雨交加,道路泥泞,小组工人以为他不会来了。可是他衣裳淋得透湿,还是按时来到车间。工人关心地说:“这么大雨,你还来做啥?”他回答说:“你们能来,我有啥特殊的!”小组的班前会和班后会,他也照例参加。在会上,他总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参加讨论。有时小组长请他作些指导,他说:“咱们大家讨论出主意吧!”
张希恒经过这一时期的劳动,密切了同工人群众的关系。工人见着他,老远就打招呼,主动地向他谈工作、谈思想、谈学习,甚至还请他给解决家庭纠纷,使他耳朵灵了,眼睛亮了,领导工作做得更切实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