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柿和枣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0-21
第6版()
专栏:

柿和枣的故事
秦炳南
去年,曾到北京师大女附中参观,有件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个学校规模不小,有两千多学生。在宽敞的操场上,我们看到一棵柿树。晚秋的十月,果实成熟了,光秃的树枝上,密密地结满了拳头大小的柿子,橙黄圆润,鲜嫩可爱,引逗得人真想吃一口尝尝鲜呢!参观的同志不禁问道:“有人拿柿子吗?”女附中的老师说:“没有,一个也没有。几年来已经形成风气了。”
回到天津,又听到一件更为有趣的事。天津有个汉沽小学,学校里有两棵枣树,满树红透的枣儿把树枝都压下来了。压得最低的,孩子伸手就可以摘到;可是没有一个孩子摘枣。红枣熟一个掉一个,掉一个孩子拾一个,拾一个交给老师一个。最后一树红枣全部交给了学校,没有一个学生拿走一个枣。
这一棵柿树和两棵枣树的故事,不是一个人爱护公共财物,而是千百个人爱护公共财物;不是一个孩子拾金不昧,而是千百个孩子拾金不昧。
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只有物质的建设,缺少精神的建设,新社会就不会建成。只有当千百万人民被新的思想、新的风尚武装起来的时候,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才能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的基础,并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一句话,没有思想战线上兴无灭资的胜利,也就谈不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胜利。从这个意义来讲,一个柿子、一粒枣这些小事,却是人人应当重视的大事呢!
风气是一种了不起的力量,当一个集体中已经形成一种好的风气时,这风气就会成为一种改造旧思想培养新人的巨大力量。当然,新风气、新风尚的形成是需要同旧的思想、旧的习惯势力进行顽强斗争的,但只要我们反复提倡、树立榜样,新的风尚就会越来越多。汉沽小学的领导就做得好。他们把装满红枣(都是学生拾了交给老师的)的筐子放到全校学生好行为展览会上展览,进行了生动的品德教育。后来,又组织孩子们开会讨论这筐红枣应该给谁吃,少先队根据同学们的意见,认为应该送给象雷锋叔叔那样高尚的人吃。结果,建议学校把红枣邮寄给雷锋班了。
列宁说:“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让我们更普遍地树立起这些新思想、新风尚、新风气,提倡它,发扬它,使它光芒四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