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把广大青年吸引到有益活动中来 榆树农村建立学习室传播革命思想 全县已有学习室近二千处,经常参加活动的有五万多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0-22
第3版()
专栏:

把广大青年吸引到有益活动中来
榆树农村建立学习室传播革命思想
全县已有学习室近二千处,经常参加活动的有五万多人
本报长春二十一日电 吉林省榆树县农村建立的“学习室”吸引了大批农村青年,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场所。
这些学习室都建立在生产队里,有的地方叫“青年之家”。由共青团基层组织领导。现在,全县共有学习室近二千处,大部分生产队都建立了这一组织。经常参加活动的有五万多人,其中大部分是青年社员。农闲时间,他们在这里阅读和讨论毛主席著作,学习文化,请老农讲技术,读红色小说和报纸,有时还举办文娱晚会,讲革命故事,演革命戏剧,唱革命歌曲,并自编自演本队的新人新事,举行球类比赛等;农忙时,学习室的许多活动都转到田间,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在地头读书、读报,讲故事,学习政策。
记者在这个县参观了一些学习室。一般布置简单朴素,有些在墙壁上贴着青年们写的学习心得;书柜里摆着毛主席著作和各种红色小说、农业技术书籍。晚上收工以后,青年们就聚集在这里,有时读书、看报,有时举行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讨论会,或学习革命歌曲。
榆树县农村有十一万一千多名青年,其中百分之四十以上是知识青年。他们迫切要求学习。学习室成立了毛主席著作学习小组。新立公社泡沿大队第十二生产队青年社员姜生,学习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文章,主动检查了自己的缺点,写了学习心得贴在墙上。过去出工时,别人叫他还不愿起来,现在每天都早早出工,还去招呼别人。
一些偏僻的农村,缺少文化活动的场所,建立学习室之前,青年们收工之后往往东家走、西家串,有的甚至跑出几里去听说古书,或看“剑侠”小说。有些人从前看过旧小说,就趁机在晚间或在田间休息时,讲些荒诞迷信的故事,腐蚀青年的革命意志。学习室里组织了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就把大批青年吸引了过来。青年们对新书、新戏逐渐发生了兴趣,认为旧书没意思,听荒诞迷信故事的人越来越少了。学习室通过各种活动,传播了社会主义新文化和革命思想,对移风易俗起了良好作用。黑林公社老边大队第八生产队,有一个社员在地头休息时爱讲一段《三侠剑》,常常吸引很多年轻人。以后,学习室的青年把红色小说带到地头,休息时就读上一段,社员们都被红色小说所吸引,没人再愿听旧书了。
学习室还组织青年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在农闲时,他们在学习室里阅读农业技术书籍,请老农和技术人员讲课;春耕、夏锄大忙季节,他们就拜老农为师,在田间边干边学。许多青年都在实际中学会了各种农活,在生产中担任了扶犁、点种等硬手。许多青年还学会了许多新技术,成为生产队里的技术手。
这个县的学习室都是因陋就简、自力更生建立起来的。多数是设在人口少、房屋宽敞的社员家里,大部分书籍是从县和公社的图书室借来的,有的青年把自己的书籍集中起来,互相借阅。青年们在业余时间搞些打柴等副业,收入作为学习室的经费,他们用这些钱订阅报纸,添置书籍,有的还购置了收音机、乐器和部分体育用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