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阅读
  • 0回复

潘家庄大队干部社员在阶级斗争中擦亮了眼睛 巩固集体经济的关键是依靠贫下中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0-26
第1版()
专栏:

潘家庄大队干部社员在阶级斗争中擦亮了眼睛
巩固集体经济的关键是依靠贫下中农
据《河北日报》报道 河北深县位桥公社潘家庄大队的干部和社员,最近进行了一次大辩论。这次辩论是由于饲养员潘明禄被撤职引起的。现在,潘明禄复职了。在他离开饲养棚的五个月中,潘家庄大队的干部和社员通过对于这个问题的辩论,进一步认识到:要办好集体经济,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必须依靠贫农、下中农。
为集体利益勇于斗争
在旧社会,潘明禄从十七岁起扛了二十多年长活。一九四六年秋天,四十三岁的潘明禄从外乡回到潘家庄,积极参加党领导的清算斗争。群众推选他当贫农团长。他领着全村群众一起斗倒了本村十户地主和富农。这时,明禄才成家,开始摆脱了牛马不如的生活。因此,他从内心里感激党,拥护党的领导,党怎么指,他就怎么走。一九五四年,潘家庄成立了农业合作社,潘明禄当了合作社的饲养员,开始经营着社里的“半个家业”。
明禄管理牲口不徇私情,严格按规定办事。队里规定:社员使牲口拉碾磨,上午到十二点、下午到太阳落卸套。可是有些自私心重的人,不管牲口怎么累,总想超过使役时间。为了掌握时间,保护集体的牲口,他自己花钱买了个马蹄表。他办事认真负责,对他亲哥嫂也一样。有一次他嫂子使用牲口超过了时间,他坚持要卸套。他嫂子说:“咱一家人,你还这样认真?”明禄说:“越是一家人越得认真,要不,我怎么说别人。”明禄不光对社员要求严,对干部也不例外。有一头黄牛拉碾磨,磨坏了蹄子,队里规定再不准用这头牛拉弯套。可是原生产队长潘大旺的亲戚潘福崇要用这头牲口拉磨,说是队长批准的。明禄说:“制度是全体社员订的,队长也得遵守。”潘福崇把队长找了来,潘大旺说:“我是队长,我说了算。”明禄说:“这是社员大会的决定,你一个人说了不算数。”
去年八月,这里遭受水灾,畜棚时刻有被洪水泡倒的危险。为了保护牲畜,潘明禄把十三头牲口牵到梢门洞里避雨,自己打把雨伞蹲在露天的泥水里,七八天没进家门,时刻守护着集体的这“半个家业”。
前半生的痛苦生活,使潘明禄对剥削阶级有刻骨的仇恨,他日日夜夜注视着地主、富农分子和其他坏分子的一举一动。一九六二年夏天,队里发动社员打草,交队记工。富农分子潘喜全和当过伪军的富裕中农潘恒才在草里掺土,企图多记工分,被明禄发现并当众揭穿了。富农分子的进攻,进一步提高了潘明禄的警惕性。后来,潘恒才以给队里耕地为名,偷耕他自己的自留地;借给队里送粪之机,偷偷往自留地送粪。这些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都被潘明禄一一揭发了。
人离畜棚心在畜棚
潘明禄为集体忠心耿耿,使一些人怀恨在心,想要把这棵“顶梁柱”挤出畜棚。前任生产队长潘大旺,自去年春被明禄揭发贪污以后,就编着法地想换掉他,说明禄“不服从领导”、“爱挑刺”等等。地主、富农分子和一些坏分子,更把明禄看做眼中钉,常说他的坏话;一些私心重的人,也觉得有明禄这个“把家虎”,不能占队里便宜,说明禄
“太死巴”、“六亲不认”。开始,有些干部还认为明禄是忠心耿耿的好饲养员,是办好集体经济的骨干力量。可是慢慢地碰了几件不随他们心意的事,思想上也动摇了,觉得那些话有“道理”了,也想撤掉明禄。去年十二月里,党支部书记张文胜就对明禄说:“我知道你是个好饲养员,可是你不离开这里,‘大伙’有意见,你就歇一期吧!”明禄一听,就郑重地说:“要我走可以,但得依我一条:牲口不能喂坏,喂坏了我不依!”就这样,潘明禄在一些干部的“劝说”下,搬出了饲养棚。
明禄走了,换上了当过伪军的潘恒才和有名的“老好人”潘中水当饲养员。他俩上班后,牲口饲养保护制度没人执行了,使役员卸套晚了不说,有人借牲口拉碾磨延长时间也不管。明禄人走了,心可没有走;他天天去看牲口。他见牲口一天不如一天,就找驻队干部、中共深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志涛提意见说:“把牲口交给潘恒才这样的人,我不同意。”陈志涛给大队党支部和大队长提意见,让他们考虑潘明禄的意见,并建议立即恢复潘明禄的职务。这样,队干部虽然把潘恒才撤下来了,可是一部分干部仍然不同意明禄恢复饲养员职务。副队长张学孔找了青年社员潘福顺等二人代管。福顺年轻没有喂牲口的经验,喂了几天,嫌活又脏又累,不干了。明禄看这样下去队里要受损失,就又找工作组反映,向党支部提意见。结果,第三次换了饲养员。这个饲养员光挑好草喂,很快把队里的干青草喂光了,后来,没有好饲料牲口扎了毛、掉了膘,队里的绳套也丢了十几件。明禄看到这些情景,又找党支部书记提意见,找工作组反映,见问题得不到解决,就带病冒雪到公社,找到党委书记任广印反映这个问题。这时,工作组也把这个问题向县委作了汇报。
听话看事要想想阶级
中共深县县委和位桥公社党委对这一问题十分重视。认为是否让潘明禄当饲养员,是关系到要不要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的大事。公社党委书记任广印到潘家庄,对党支部书记张文胜进行教育。县委工作组长陈志涛召集第一生产队全体干部座谈。县委副书记李平还亲自对党支部书记张文胜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谈话,讲依靠贫农、下中农的道理。
但是,对于应该不应该让潘明禄复职,干部的认识有分歧,社员的看法也不一致。贫农霍庆茂同他十九岁的儿子永田为这事一直争论不休。庆茂说:“明禄阶级成份好,一心为集体,是个好饲养员。”永田说:“这时候都是做活吃饭,干嘛论成份、讲阶级。”父亲说:“你懂得什么?听话看事得想想阶级,不能光看外表,你说明禄表现怎么样?”儿子说:“他爱和别人吵嘴抬杠不团结。”庆茂生气地说:“你得看看他为什么事抬杠?同谁抬杠?”贫农潘洛兰也同儿子小会为这事争论不止。小会说:“他管得太厉害,我想趁早晨牲口没下地前套会儿磨,他就批评我光顾自己不管牲口死活。”潘洛兰说:“明禄批评得对!
‘三秋’期间牲口那么累,你还想加班套磨,怎么不该管!”
群众的这些议论,给了县社干部和党支部很大启示:不能只是让潘明禄复了职了事,更重要的是,应该从这件事中,让党员干部和社员受到深刻的阶级教育。随即召开支委会,摆事实,讲道理,具体分析了撤换明禄的“理由”实质:(一)说他“不好领导”。队里的决定他都能坚决执行,只是干部违反民主决定、做不利于集体的事时他才不听。这不是不好领导,而是坚持真理,坚持原则。(二)说他“爱挑刺”。大家说,潘明禄挑的是潘大旺贪污的“刺”,是干部阶级立场不稳的“刺”。这样的“刺”,只有都挑出来,集体经济才能办好。(三)说明禄“太死巴”、“一根筋”。大伙摆出他很多事实,一件一件都说明,潘明禄是为了保护牲口,维护集体财产,“死巴”得对,这正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一根筋”。(四)说明禄“六亲不认”。大伙说:他不认破坏集体经济的一切坏人坏事,他对党、对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最亲,对热爱集体的人最亲。这正表现他对集体、对社会主义一片忠心。
一次深刻的阶级教育
接着,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帮助下,又组织全体干部、党员、团员、贫农、下中农以及全体社员开展了讨论。通过这次讨论,大家都觉得是上了一堂生动的阶级教育课。党支部书记张文胜沉痛地说:“我丧失了阶级立场,资产阶级思想迷住了我的心,我对不起党,对不起阶级兄弟!”一队队长张俊杰说:“阶级敌人的诡计可真毒啊!他们知道我对明禄有点意见,就乱在我耳朵里灌明禄的坏话,我上了他们的当,当了他们的枪,伤害了自己人。”为了接受这次教训,党员、干部和贫农、下中农代表,共同提出以下几条保证:第一,要从这件事里深刻认识到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头脑,要用阶级观点去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第二,永远不能忘记贫农、下中农,事事要依靠贫农、下中农。第三,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经常对干部社员进行阶级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提高阶级觉悟,坚定社会主义方向。第四,以潘明禄为样板,教育社员学习潘明禄全心全意为集体的先进思想,开展“五好”竞赛。
五月十一日上午,第一生产队干部霍运合,代表全体干部和社员到龙治河工地把明禄接回来,让他复职。当时有些人担心明禄赌气不干,谁知把情况和明禄一说,他痛痛快快地答应了。中午到了家,午饭都没顾得吃,就搬着铺盖来到饲养棚喂牲口。当天下午,因为下雨不能下地,全队干部社员齐聚一堂开了个欢迎会。会上大队干部讲了潘明禄的模范事迹。党支部书记张文胜、党支部委员张俊杰都当众检讨了过去阶级立场模糊的错误。随后大家畅谈了感想:贫农社员霍永寿说:“从明禄身上我看到咱村阶级斗争不光有,还厉害哩!咱们都应该象明禄一样,天不怕地不怕地同坏人做斗争”。贫农代表潘大俊说:“在对待集体上,明禄给咱们做出了榜样,咱们贫农、下中农要同大伙团结在一起,共同维护集体事业。”中农赵洛行说:“明禄事事为集体,一心为队的精神值得我们人人学习。咱们人人要有这样一根爱社会主义的‘筋’,坚决走社会主义的道路。”通过这次大讨论,贫农、下中农更加扬眉吐气了,决心更紧密地团结起来,办好集体经济。社员们纷纷表示要学习明禄以社为家、事事为集体的精神。干部们也表示坚决依靠贫农、下中农搞好集体经济。这时,潘明禄站起来说:“咱们都是为了社会主义嘛!谁也有个不对的时候,事情过去了,我不记恨人,今后一定要更好地听党的话,听干部的领导,和大家在一起把队办好。我也有缺点,脾气暴躁,往后一定要改正。咱们大伙要一个心,拧成一股劲,搞好集体大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