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阅读
  • 0回复

今日的滏阳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6-06-14
第2版()
专栏:

今日的滏阳河
李庄
滏阳河静静的流着。在岸上,骡车载着金黄的麦子,荡起阵阵的烟尘;在河中,船儿轻快的飘流,船夫唱着悠扬的调子;河坡上,长着胡子的老水手忙碌的修理残破的船只;大好的平原解放区,一片升平的景象……
“使船的都走红运了”,老水手张旺捻着胡子说:“船会一天比一天多起来的。”
他说:“这一带现在有了卅多条船。”我问:“日本人没有来以前,滏阳河不是有一两千条船吗?”老水手点点头,开始述说他们悲惨的遭遇。
日本人“征用”了大部船只,把船拆了盖房子。当时河路不靖,船主船夫都不敢冒险运输;往日据以为生的船只,那时都成了累赘。船主在敌人未及“征用”以前,有的忍痛把船毁了烧火,有偷着沉在水里,等待着打捞的一天。几年之间,滏阳河中看不见船的影子。张旺低沉着嗓子说:“象我们这些使船的,苦熬一辈子,不过是想弄一条船。就是赚些钱入个股也好。日本人在的时候,这么好的东西,都白白的糟踏了。”
船夫说:滏阳河是一个很好的“生财大道。”抗战以前,瓷器、煤炭、熏枣、山货、鸡蛋……从上水运下去。再把海盐、杂货从下水运上来。俗语说:“百里不运粗”,粗笨的东西走水路,运费比火车贱得多。数万人靠着滏阳河生活,沿河居民也靠着它购买比较便宜的货物。船夫在那时候是清苦的,但还能勉强维持最低的生活。一个掌船的除了吃饭,每年还可拿一百多块钱,其他水手也可以拿到几十元。可恨的日本人把什么都弄光了,船主不能赚钱,船夫都失业了。
去年十月以后,打捞船只的时间终于到了,八路军解放了整个滏阳河。船主捞起埋沉了几年的旧船,觅人修理旧烂的部分。政府贷款四十万元帮助他们。船主和船夫开始经历一个新世道:捐税重重、关卡林立的情形是过去了,现在使船没有任何捐税与留难。解放区秩序安定,船行总是一路平安。张旺说:这时的政府可真好,他想尽办法帮助使船的人。沿河两岸拉纤的跑道年久失修,断桥的石头阻塞了水道,政府组织船家修好了。过去船夫和沿岸居民的关系总是不好,部分船夫难免有些偷吃瓜菜的事情。政府教育船家今后不能再这样作,河岸居民也要帮助船家。
滏阳河的河运复活了。船少货多,整个船业利市三倍。从邯郸到衡水,来回如不遇到水涨落的意外情形,至多用一个月。赶上来回脚,载贷十五万斤,一条船可挣七十五万元。就以十个水手说,每人每月吃上三千元,合计不过三万元。工资比伙食高些,要五六万元。再除去其他开销,也可剩三四十万。船主们笑逐颜开,每年跑四、五趟就是一百多万,弄的好,一条船一年可赚一条船。
无论怎样计算,船主的利润都比抗战以前高。今后劳资合作,船夫待遇亦应酌量提高,因为他们积极起来,每年多跑一两趟船主就会得的更多些。
访问旧船主,大家都愿意多造船,只是材料困难,一时未能解决。船帮用柏,平原尚不很缺乏,船底用松,平原就不易找到了。太行山的楸木是很好的代用品,今后应该大量组织采运。滏阳河全在解放区,滏河船运发达,太行山的煤铁山货,彭城的磁器才能随之发展,山地需用的食盐杂货,才能源源运来。在今天繁荣解放区,组织这种低廉的运输是一个极有力的办法。就在将来,滏阳河的运输价值也不会降低,原因很简单,它比其他运输的费用都贱。在目前不能立即大量增添船只的时候,据有经验的人说:应该适当管理船只,有计划的统一使用。严密组织来回脚,尽量减少等货时的浪费,挤出时间多跑几趟。船家既可多赚些钱,整个解放区的物资交流也可更顺畅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