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4阅读
  • 0回复

靠自力更生 挖增产潜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1-10
第1版()
专栏:

宁波市二十七个轻纺工厂怎样解决任务大人力不足的矛盾?
靠自力更生 挖增产潜力
今年季季全面超额完成生产计划,一季比一季完成得好;人力不仅没有增添,反而减少了四百名。
本报杭州九日电 浙江省宁波市轻纺工业系统所属棉布、棉纱、食品等二十七家工厂,千方百计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做到增产不增人。这些工厂今年全年生产任务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二十八,工人比去年减少四百人,仍然季季全面超额完成生产计划,而且一季比一季完成得好。第二季度总产值比第一季度增长百分之三点三七,第三季度又比第二季度增长百分之五点五。今年一到九月的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二十四多。劳动生产率比去年同期提高百分之二十七点九。
随着浙江农业生产的发展,宁波市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纺工业,今年生产任务增加幅度很大。今年年初,在下达生产计划的时候,很多工厂曾提出增产要增人的要求。按照今年的任务计算,全市轻纺系统需要增加一千二百个工人;后来经过一再压缩,还要增加四百人。
中共宁波市委分析研究了这个情况,认为必须教育工厂企业的干部和职工,要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从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入手,解决生产任务重和劳动力不足的矛盾,而不能首先伸手向国家要人要设备。根据这个精神,宁波市轻工业局由副局长带领了一个工作组,到大昌布厂蹲点调查。他们和工人同劳动同商量,道道工序进行测定。经过二十多天的调查研究,发现这个厂在节约用人和劳动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潜力。大昌布厂党委在工作组的帮助下,放手发动群众,合理调整了劳动组织,开展了技术革新和操作技术练兵等活动,劳动效率很快提高。原来打算要增加四十个劳动力才能完成今年增产任务,结果不仅不增加一个人,反而调出七个人,支援了兄弟厂。
宁波市轻工业部门在大昌布厂取得经验以后,接着又组织工作组分头到二十多个厂,配合工厂领导,进行了群众性的调查测定。他们在调查测定中发现,象大昌布厂那样的情况相当普遍,不少工厂工时利用不足,劳动组织不合理,设备效能没有充分发挥,技术操作熟练程度悬殊,不少企业非生产人员比例过大,总之,可挖的潜力不是很小而是很大。事实教育了工厂领导干部和职工,使他们认识到,实现增产不增人不但需要,而且可能。
在这以后,各工厂就分别动手挖潜力。首先是加强劳动组织的管理工作。二十七家工厂针对工时利用不足的情况,自下而上地修改和重新订立了合理的劳动定额,使各厂工人的平均工时利用率比原来提高百分之十。同时,还改进了劳动组织,精简了不必要的工序。有些辅助工种能兼的则兼,能并的则并,不单独设立清洁工、纪录工、加油工等。
各厂还开展了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今年以来,宁波市轻纺系统各工厂已实现重大技术革新二百四十多项,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也提高了产品质量。如恒丰布厂梭子底部挖槽,过去用手工,每人每小时挖十只。现在这个厂的革新小组已试制成功一台木挖槽机,工效提高十倍。宁波漂染厂原来是两个人使用一只染缸,用手工漂染,现在改用机器染,一人管两只染缸,工效显著提高。
开展群众性的技术操作练兵,苦练基本功,缩小技术差距,也是各个轻纺工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项重要措施。全市各布厂有一百六十多个小组、两千多纺织工人参加了操作比赛,比赛的内容有织布、络经、络纬、串棕等工种。评比中选出的操作能手,还到各厂去推广先进经验。棉毯厂工人苦练基本功以后,使棉毯生产工效从平均台时生产二点六七条提高到四点四八条,过去五十四个工人,月产棉毯一万二千条,现在三十九个工人,月产量达到二万三千条,工人减少了四分之一多,而生产率提高了百分之七十三多。大昌、浙棉等布厂工人的布机(铁木织机)挡台能力,也从平均每人挡三台扩大到挡四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