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阅读
  • 0回复

燎原的火焰——创新纪录运动烈火是怎样点燃起来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12-22
第3版()
专栏:

  燎原的火焰
——创新纪录运动烈火是怎样点燃起来的
本报驻东北记者 田流
十月,在东北有着特殊的光辉。
去年十月,林彪将军率领的第四野战军解放了锦州,全歼廖耀湘兵团,迎接了十一月二日的全东北最后解放。今年十月,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作了决定,号召东北工人阶级创造生产新纪录,迎接全国经济建设的新高潮。于是经过了护厂接收、恢复生产,以及七月以后反浪费斗争的锻炼而更加觉悟了的数十万劳动大军,又象去年自己的解放军一样奋勇前进了。从阳光充沛的南满平原上到白雪皑皑的北满森林里,从柔风吹拂着的东部海岸到牛羊奔驰的内蒙草原,到处燃烧起创造新纪录的燎原烈火。
    迸出两个火花
生产革命的群众运动象政治革命的群众运动一样,一两个火花便可燃起燎原的大火,东北数十万工人的创造生产新纪录运动,就是沈阳第三机器厂张尚举、赵国有这两个火花点燃起来的。
今年七月,人们听说第四机器厂车一个“塔轮”只要四个钟点,谁也不信。张尚举赵国有和三厂别的工友抱着“看他们是不是吹牛”的心情去四厂参观,结果一点不错,就是四个钟点。“咋整呢?”共产党员张尚举心里想,青年团员赵国有心里也想:“咱也是个车工,人家作两个咱只能作一个!”一天两人碰了面,张尚举先开口:“咋整呢?”赵国有回答道:“你说咋整就咋整。”“你要能四点钟作一个,我的车头划线也保证缩到四点钟。”两个人就比赛起来了。赵国有拼命的干,车一个“塔轮”的时间由七个钟点、六个钟点、五个半钟点的迅速缩短起来,但缩到五个钟点后再也缩不下去了。张尚举的划线缩到两个半钟点,他再把全组七个人都动员起来,整个六英尺车床划线,已经由一七八小时缩到四一小时了。这时赵国有干着急,就是干不出活来。再加一把劲吧,工具不争气,铣刀杆子就象打摆子(疟疾),一个劲的抖,吃上刀就挡回来啦,车刀又象蚕吃桑叶,一点一点的啃。那天碰巧团里开会,领导上号召“发明创造、改造工具,活才能干的快!”这一下提醒了赵国有,经过好几天的研究,他把铣刀杆子加粗,又把车刀增大。八月四日一下子创造了两点二十分的纪录,冲破伪满四小时的“最高标准”,张尚举划线小组也不弱,全部六英尺车床划线又缩到二十一小时。张、赵二人的新纪录象春天响了一声雷,全厂立时都传遍了,上千的工友围着他们欢呼、鼓掌、庆贺。也有少数落后工人开始嫉妒他们,还有人讽刺他们:“老赵使劲干吧,累死了能享受劳保(指劳动保险)。”甚至有人跑到他老婆那里挑拨:“快劝劝他吧,工人们都恨他,再说这样没死没活的干,身子累坏了你不心痛?”多败兴,白天在厂子里受了落后分子饥讽,晚上老婆还不给好模样儿看。起初,老赵还耐着性儿解释,可是老婆不是唠唠叨叨纠缠不清,就是咕嘟着小嘴不答理。老赵一急,就睡在一边生起气来。左思右想,就想起当年的事来了:他父亲九岁上就给地主放猪,自己十五岁入伪“满州工作所”当学徒,整整十年,啥苦都尝到了,吃不上,穿不上,夜夜饿着肚子睡在房顶上防备抓兵。“人得有良心,那时啥生活,如今啥生活?”赵国有想到最后,心里说:“党和团又这样教育培养我,不掏出心来干,能对住谁呢?”于是第二天早晨照样,当汽笛响的时候,赵国有已经在车他的塔轮了。
    四面八方的鼓励
赵国有没有因个别落后分子的诋毁而松懈自己的努力,他相信工友们都和自己一样受过苦,今天落后的,明天就会醒悟过来。他更多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改造工具,创造新纪录。同时比诋毁更多的,是从四面八方来的鼓励和支持,党、政、工会结合起来对落后分子进行教育。青年团团部鼓励他说:“好好干下去,给工友们做出榜样来。”老赵干的更起劲,又创造了二点十分的新纪录,厂里给他上了光荣榜,选他当功臣,发给他奖金。这消息震撼着全厂,召唤着每个工人,“创新纪录”很快就变成每个工友的实际行动了。新纪录天天出现,工友党会安车“丝杠”由三十小时减少到二时三十七分,康墨田车“光杠”比过去缩短工时七倍多,讽刺过老赵的张国士也变得肿着脚都不歇工,暗暗加劲追赶赵国有了。老赵没有满足,精益求精,随着技术一天天熟练,又采用车铣结合操作法,于九月十四日创一点十六分的新纪录,张尚举划线组创造了十一小时三十分的最高纪录。报上把他们的消息用大字登出来,电影队给他们拍成电影,工业部又给了他们很多奖金,还以他们为榜样,作出决定,号召全体工人向他们学习,一切矿厂都要开展新纪录运动。
   传遍了全东北
这消息象去年解放大军活捉廖耀湘,解放锦州城的捷报一样,一阵风传遍了全东北。汽车总厂机件厂工友们说:“咱和赵国有一块同过师学过徒,他们能干咱就不能?”工友孟庆员一下决心,每天由车一一○个“油圈”很快提到一九二个,李春华切“活赛”由七五个提到一一○个,到十月十日该厂就有十九种零件比伪满生产效能提高了三倍。从鞍山、本溪、抚顺,从更远的工厂矿山里,签着好多工人名子的信,不断地寄往沈阳,寄给赵国有,有的向他祝贺,有的请他介绍经验,都要“学习张尚举”,“追赶赵国有”。
消息传到那里,那里便掀起创造新纪录的狂涛,到十月下旬就形成有数十万劳动大军参加的、轰轰烈烈的创造新纪录的群众运动了。从工厂到矿山、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铁路到贸易部门,到处燃烧起创造新纪录的燎原大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