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旧社会的生活是这样的吗?——影片《早春二月》观后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1-11
第5版()
专栏:

旧社会的生活是这样的吗?
——影片《早春二月》观后感
丰台机务段老司机 张瑞
前些日子去看电影《早春二月》,还没进放映厅就生了一顿气。为了什么事呢?因为我才到俱乐部门口,就遇到刚看完头一场的几个青年,他们边走边议论,其中一个说:“这部片子实在感动人,萧涧秋对文嫂多么同情啊,真是个善人。”另一个接过来说:“是啊,从影片来看旧社会也并不怎么苦啊!”我听完一愣,就如同被针扎了一下子,“旧社会不苦?!”我怀着气愤的心情,气呼呼地走进了放映厅。
电影开映没多久,我就觉得不对劲儿,越看越别扭。影片描写的是旧社会的事,而它是怎样刻划劳动人民的呢?本来文嫂是生活困苦的人,但从影片看,她的日子也不算难熬嘛。萧涧秋给她钱,陶岚到她家串门安慰,而且又不见什么人逼迫她交租还债。我就弄不清她干嘛要寻死?以前看电影《白毛女》,杨白劳的死,一瞧就知道他是被旧社会、被地主黄世仁逼死的。文嫂到底是被谁逼死的呢?不清不楚。电影处处都给剥削阶级涂脂抹粉,把陶慕侃写得真象个“老好人”似的,把有钱人家的少爷公子和穷人拉扯到一块,一点矛盾也没有。其实萧涧秋、陶岚他们是吃饱喝足,没事找事。说他们救济文嫂,供采莲上学,想给王福生免学费,陶慕侃也答应……。这都扯到哪儿去了。天下只有穷人向着穷人,哪有穷富是一家的?在旧社会,富人不剥削穷人就富不起来,有哪个富人不想多从穷人身上捞一把,怎么能把陶家和文嫂一锅煮,搅在一块儿呢?怎么能够想象旧社会的富人不狠、穷人不苦呢?这不是明摆着抹稀泥吗?阶级矛盾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尽管抹稀泥也是没有用的。
再说,萧涧秋根本不是什么善人。我看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假善人。这类角色在旧社会不少,表面为穷人,实际上和剥削者穿一条连裆裤,同一个鼻孔出气。我自己就亲眼看见过这种“善人”。解放前我住在农村,家里很穷,父亲患有精神病。有一次父亲去挑水,和村里豆腐铺里一个伙计吵起嘴来,并打了那伙计几下。铺子里的掌柜便告我父亲打人,要罚一百元现洋,我们家拿不出。这时,有一个“善人”出来了,他说他借给我们,以后再还。表面看来这个“善人”是解救了我们家的“苦难”,但是过了一段时期,他就逼债了。连本带利一年年累计,我们再也还不清了,除了经常替他做工以外,他还逼着将我们家里仅有的一点土地要走了。你看,这种“善人”就是这样的。我觉得在旧社会真正所谓“善人”是没有的。象萧涧秋这样的人,也不是什么真正的善人,他对文嫂行善,我看虽然同地主老财行善不一样,可是实际上都是给穷苦人民吃麻醉药,那些地主老财吸干了穷人的血汗,吃得饱饱的,喝得足足的,弄出点残羹剩饭施舍给劳动人民,到头来就落得个好名声。你看,陶慕侃不是顶称赞萧涧秋的吗?这说明萧涧秋的行为对他们阶级有利。我不是说不能写旧社会的事,不能演反映旧社会的电影,问题是要写旧社会,就一定少不了阶级和斗争这两桩事。离开阶级就谈不到旧社会;离开斗争就没有今天。这部电影毒就毒在这里,它把旧社会美化了。在这部电影里,穷的不苦,富的不狠;没有剥削,没有矛盾,这完全是歪曲现实。电影还编造了一个象王福生这样的人,其实上了岁数的人谁都清楚,旧社会的穷孩子能有几个上得起学?如果旧社会真的象影片所描写的那样,剥削阶级也不剥削劳动人民,和穷人想的都是一路子的事,讲的都是一路子的话,那还有什么阶级矛盾!不是大家凑凑合合也过得下去吗?干吗还要闹革命呢?
青年观众同志们,我是从旧社会熬过来的人,饱受过旧社会的剥削。《早春二月》反映的旧社会是假的,千万不要上当。党和毛主席天天教导我们要牢牢记住阶级斗争,在阶级斗争风浪里站得稳,顶得住。这部电影有毒,想麻醉你们,让你们忘记阶级斗争,忘记阶级仇恨。你们看电影时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千万不要上当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