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写标兵 颂标兵 赶标兵——评书《陈宗保》的创作经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1-11
第6版()
专栏:

写标兵 颂标兵 赶标兵
——评书《陈宗保》的创作经过
兰州部队某连演唱组
陈宗保是我们部队中比较过硬的神枪手。入伍七年来,他使用轻机枪进行过一一七次实弹射击,有一一五次取得优等成绩,在解放军射击比武中获得第二名。评书《陈宗保》写的就是他的事情。
我们对陈宗保是比较熟悉和了解的。经常在一起出操上课,看过他的射击表演。但是,由于对他的思想品质了解不深,当领导上指示我们写他,宣传他的时候,几次都失败了。起初,我们曾为“怎样表现?采用什么形式表现?”这个问题争论了很久。有的说,陈宗保一百多次射击都很出色,咱们可得全面反映,最好搞一个话剧;有的说,陈宗保的射击表演最适于用舞剧表现……争论来争论去,最后,我们写成了一个四人说的相声,主要表现陈宗保苦练射击的情景。弄出来以后,一些同志反映:相声《陈宗保》和真的陈宗保一比,还差好大一块哩。这时,我们真有点泄气了,心想:真人真事就是难写,干脆改变办法,把陈宗保的事迹来个“艺术加工”吧。于是,又绞尽脑汁写了个哑剧。大意是说:陈宗保在北京比武时期,深夜一个人趴在坚硬的地上苦练枪法,结果被招待所的服务员弄误会了,闹了一场笑话。剧本写好后,一些同志批评我们太不严肃。这时,领导上就多次组织我们学习军委和林彪元帅对部队文艺工作的重要指示。学习过程中,才逐渐明确了在创作上单纯追求趣味是错误的。林彪元帅说:“革命的文艺不单纯是起到娱乐的目的,它是通俗、形象地宣传马列主义。”这时,我们才决心首先好好向陈宗保学习。至于形式,只要能表达内容,群众能接受,绝不应受任何框框的限制。
去年冬天,陈宗保从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刚回到连队不久,地方上的民兵们听说他回来了,都来要求他去传经,部队党委决定组织一批神枪手由陈宗保带去作表演。这时的六盘山下,早已是白雪皑皑,寒风凛冽,射击表演那天正碰上下大雪,我们去看他表演心里也很紧张,恐怕他打得不理想,对不起亲人们的心意。但是,那天他表演很成功,群众反应很热烈。有的青年民兵一边看着陈宗保的表演,一边给身旁的老人绘声绘色地讲述哪一发子弹打得如何好;哪一枪又怎样把“敌人指挥官”(靶)的脑袋崩了。靶场的生动情景又一次激动着我们。对!为何不通过这一个场面把神枪手陈宗保的事迹介绍给更多的人知道呢?至于形式,青年民兵讲述枪法的那种神情,语气,使我们联想起四川评书和苏州评弹。于是,我们把两种形式揉合一起,用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交叉叙述,就试着写成了现在的评书。
由于有前两次的失败,这次评书写出来以后,我们还有些担心:群众接受不接受呢?这时,我们想起毛主席说过的:一切经验从实践中来。那么,就把节目拿到群众中去接受检验吧。每演出一场,我们就征求大家的意见,经过修改再演。事实证明,节目从内容到形式,群众还比较喜欢。
但是,我们自己认为评书《陈宗保》仍然有不足之处,情节简单了一些,对陈宗保这个人物的刻划还不够丰满,语言也不够精炼。可是,我们体会到一点:必须写好标兵人物,因为标兵是群众中产生的,是毛泽东思想哺育的结果。宣传标兵的先进思想,就是宣传党和毛主席的英明伟大。要写好标兵人物,首先应当很好地向标兵学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