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异放线酮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研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1-13
第5版()
专栏:

异放线酮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研究
陈宣民
异放线酮是我国新生产的一种新型抗菌素。它是由我国科学工作者从制霉菌素生产废液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属于放线酮[tóng同]一类的异构体。
关于用放线酮防治真菌性植物病害的研究,早在一九四八年国外就有人提出可以抑制蚕豆白粉病的感染。随后据国外报道,可以用放线酮防治温室内的小麦白粉病。过去,曾经有人认为,放线酮对白粉病可能是最毒的,但近两年来,经过新提取的异放线酮,除对麦类赤霉病和秆锈病进行试验外,一九六四年由于麦类白粉病在浙江省绍兴、临海、诸暨等县严重地发生为害,因此对小麦白粉病也进行了温室盆栽试验,其效果极为明显。初步看出,这种抗菌素具有如下的特点:
一、毒性大。在小麦孕穗期,发病严重的浙农939品种的叶片上,用10、20、30、40、50、60、70、80、90和100PPm十种浓度,定叶分别把药液喷在病斑上。从试验结果看出,异放线酮对白粉病菌的铲除作用很强,喷药后一天,病斑上的菌丝随之由白色绢丝状变为粉红色,七天后菌丝全部消失,病斑变褐色;不喷药的病斑上长满白色菌丝。在30PPm的浓度,治疗效果达百分之九十七点六八,40PPm以上的浓度,病菌即停止发展。其药害反应,在高浓度下(90和100PPm)对小麦幼嫩剑叶的叶尖有药害,低浓度(80PPm以下)则无药害发生。
二、具有保护兼治疗的效果。以浙农939小麦品种的幼苗作试验材料的。用10、20、30和40PPm四种浓度,在每盆十五株幼苗的第一叶片完全展开后,开始喷药和接菌。所采用的保护是在喷药后二十四小时接菌;治疗是在接菌后二十四小时喷药。每种处理重复三次。从试验结果看出,用10、20、30和40PPm的保护效果分别为百分之九十二点六七、百分之九十六点八四、百分之九十九点一和百分之一百;治疗效果分别为百分之八十一点五八、百分之九十点四二、百分之九十七点一六和百分之九十七点四三。保护效果又优于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异放线酮对小麦白粉病具有毒性大和保护兼治疗的效果,低剂量对植株无药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