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充分发挥老企业在发展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广州许多老纺织厂实现技术改造 经验证明:这是投资少,收效快,多快好省地进行生产建设的一项好办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1-14
第2版()
专栏:

充分发挥老企业在发展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广州许多老纺织厂实现技术改造
经验证明:这是投资少,收效快,多快好省地进行生产建设的一项好办法
本报广州十三日电 广州市纺织行业采取设备更新、填平补齐、改手工操作为机械操作等办法,对老厂进行技术改造,已取得初步效果。
广州市纺织工业已有五十多年历史,除个别新建的现代化工厂外,绝大多数是解放前的老厂;这些工厂设备简陋,手工和半机械化操作比重很大。以色织布厂和针织厂为例,色织布厂的七千多台布机中,铁木布机占一半以上,其中不少已超过使用年限。一部分针织厂的设备比较好,但所有针织厂的漂染都是靠手工操作,设备不平衡。就是在机械化生产的车间里,也还有一部分工序是手工操作。因此很多工厂长期只能生产低档产品,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据广州市纺织工业局统计,各厂的次布和疵点,约有百分之六十五以上是设备状态不好造成的。
一九六一年,广州市纺织工业局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纺织工业的落后状态,曾设想了两种方案:一种是依靠国家投资,购置新设备,建设新工厂;另一种是对老厂进行技术改造,由国家拿出少量投资,不盖新厂房,只在原有基础上扩充和调整,更新部分设备。经过讨论后,他们认识到,前一种办法花钱多,时间长,投资不能很快发挥经济效果;后一种办法花钱少,收效快,投资很快就能收回,而且也容易办到。于是他们就采取了后一种办法,分期分批地进行了技术改造。
各织布厂要提高色织布质量和增加花色品种主要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织布机残旧;一是纱线漂染和色织布整理工序落后,不能适应织布的需要。在技术改造时,就进行了设备更新,同时相应地调整和扩充了纱线漂染和色织布整理工序。广州针织厂提高质量的关键是设备不平衡,漂染全部是手工操作。针织厂技术改造的主要内容就是改手工操作为机械操作;同时对设备不够平衡的工序进行必要的填平补齐。从一九六二年到现在,广州市已先后完成了五个色织布厂八百零六台自动织布机的更新;基本上完成了重点针织厂漂染车间机械操作的改造。另外,对一些棉织、棉纺工厂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技术改造。
广州市纺织行业的技术改造工作现在已经显示出初步的效果。以泰盛染织厂为例,一九六三年以前,这个厂有三分之二的铁木织机,只能织低档产品和窄幅布;由于布机没有停经装置,经常断纱、烂布,影响产品质量,浪费棉纱,生产效率很低。去年这个厂把八十四台铁木机换成了自动化机器,同时更新了一部分附属设备,使生产全面改观。产品正品率从百分之八十九点二四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二六,生产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四十以上,布机的台时产量也从平均二点五六六米提高到三点三三七米。全厂从亏本转为盈利,到明年全部技术改造工程完成后,预计每年可增加上缴利润十八万多元,只要几年,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
广州市纺织行业的技术改造是在边生产边改造的情况下进行的,一般都采取分期分批的办法,更新一批,淘汰一批,各厂往往是在新机投入正常生产后才淘汰旧机。因此,不但没有影响正常生产,而且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当年的生产计划,起了推动作用。各厂在技术改造时,一般都就地改造,没有盖新厂房,只有个别工厂适当新建或扩建了一些车间。同时还发动职工开展技术革新,自己设计、制造或改革设备,因此,所花的投资都比较少。如粤华针织厂漂染车间的全部设备,都是由工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自己安装的。据计算,这个厂技术改造所花的投资约一万元,只相当于新建投资的十分之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