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英雄人物写多了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1-17
第5版()
专栏:

关于“写中间人物”问题
——来稿选登
十月三十一日,本报转载《文艺报》编辑部写的《“写中间人物”是资产阶级的文学主张》一文和《关于“写中间人物”的材料》以后,陆续收到了各地读者的来信来稿,绝大多数读者热烈拥护《文艺报》编辑部文章的论点。现在选择其中几篇刊载如下。
英雄人物写多了吗?
北京化工建筑公司工人 傅用霖
在现实生活中,真的象邵荃麟等同志所说的那样,我们工人中的大多数都是“中间人物”吗?邵荃麟同志主张“以小见大”,那么就“以”我所在的生产小组的“小”,来“见”我们全国工人阶级的“大”吧。
我们生产小组里一共有十个工人:五个老工人,五个年轻工人。其中有两个是党员,四个是团员。党员是我们工人阶级的精华,团员是先进的革命青年,能说他们是“中间人物”吗?剩下的几个人,也让我来分析分析看。其中的一位老工人现在担任着生产小组长的职务,曾是区的劳动模范。模范不是“中间人物”吧?另一位老工人是工会小组长,是由海军转业来的,有着解放军老战士艰苦朴素、埋头苦干、关心同志等优良作风,自然也算不得“中间人物”!另一个老师傅,负责着一个工厂的重要设备的制做,他不计较车间里条件的简陋,正在想方设法地达到设备所要求的严格的质量。为了一个螺丝钉安错了,他半宵半宵的睡不着觉,老早就跑到车间里来检查。小螺丝安好了,他脸上露出了惬意的微笑。难道他起早贪黑是为了“钱和利”么?难道我们小组的工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地工作着,还算“不好不坏”的“芸芸众生”么?“亦好亦坏”的“中间人物”么?是“以追求钱和利为人生目的的、无利不起早,见利盼鸡啼”的资产阶级分子么?奉告那些把我们工人中的大多数看成是“中间人物”的人:你们不要从门缝里看人!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不要以自己的“阴暗心理”来揣度广大工人的磊落胸怀!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不是“不好”,而是“不坏”;不是“亦好”,而是“很好”;不是“中不溜儿的芸芸众生”,而是奋发前进的坚强的集体!
当然,我们工人也是有缺点的,有些人(譬如某些原来是自由摊贩的新工人,某些刚出学校大门的青年工人等等)或者有落后的思想,或者保留着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或者受了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但这些人毕竟是少数,而绝不是“芸芸众生”的大多数。我们的作家也应该描写他们,但绝不是单纯为了描写他们身上“旧的东西”,或者什么“精神负担”;我们的作家应该描写他们在生产斗争中改造自己或正在改造自己的改造过程,而绝不是单纯为了描写他们“阴暗的心理”,或者什么“苦难的历程”。“写中间人物”论者口口声声说我们的英雄人物写多了,“中间人物”写少了,无非是要我们社会主义的文学写光明与写阴暗,写先进与写落后一半对一半,甚至使“中间人物”凌驾于先进人物之上,从而用“中间人物”来代替先进人物,把社会主义的文学拖到资产阶级的泥坑里去。
我们的国家正处在伟大的变革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正日益深入,社会主义建设正日益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的思想水平正日益提高。邵荃麟等同志看不到或不愿意看这一派大好的景象,不是鼓励作家去描写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轰轰烈烈的重大事件,而是鼓励作家去钻“平平常常”甚至“委琐卑微”的平凡小事;不是鼓励作家去描写在这伟大变革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为数众多的英雄人物的英雄行为和革命理想,而是鼓励作家去描写阻碍这变革的少数“中间人物”“落后人物”的“旧的东西”、“精神负担”、“阴暗心理”。如果按照他们的主张做了,那么我们的文学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生活比普通的实际生活不是更高而是更低了;不是更强烈而是更微弱了;不是更典型而是更流于自然主义;不是更理想,而是更令人失望了;不是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而是扯群众的后腿拉他们倒退了;这不是叫我们的作家把立足点移过来,移到工农兵之中来,而是叫我们的作家把立足点移过去,移到工农兵之外去。“写中间人物”论者想把我们的作家往什么道路上拉,不是很明显了吗?
在我们当前的文学创作里,英雄人物不是写多了,而是写少了;也不是所有人物“都是红脸”,而是不红不白的脸增多了。一句话:“你是资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无产阶级而歌颂资产阶级;你是无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资产阶级而歌颂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二者必居其一。”(《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历代的各个阶级的文艺家,都大量地尽情地歌颂他们本阶级的所谓“英雄人物”,为什么独独无产阶级的文艺家就不应该大量地尽情地歌颂历史上真正的无产阶级的英雄人物,而偏偏描写那些“中不溜的”“中间人物”呢?“写中间人物”论者的阶级立场站到哪里去了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