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双陆队依靠自然肥料稳定增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1-18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双陆队依靠自然肥料稳定增产
江苏省建湖县白果公社嵇舍大队双陆生产队,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扭转部分社员单纯依赖国家支援化肥的思想,六年来坚持积取自然肥料,保证了粮食稳定增产。今年的粮食产量,比合作化初期的正常年景提高百分之六十一,比公社化头一年提高百分之三十二。这里过去是个有名的穷村,现在变成了稳产高产单位之一。
双陆生产队粮食稳定增产的胜利,是通过两种思想的尖锐斗争而获得的。人民公社成立后,人们迫切要求把生产水平再提高一步。就在这个时候,有部分社员想丢开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单纯依赖国家发展生产。富裕中农陶学三说:“增产靠肥料,国家有化肥厂,跟国家要化肥嘛!”生产队长陆为田(贫农)听到这话,想来想去,觉得国家是有化肥,但全国有这样多的生产队,如果全依赖国家支援化肥,怎么能办得到呢!他把陶学三的话跟陆佩俊、陆为银、陆佩怀等老贫农一谈,他们也都摇头。陆佩俊说:“组织起来以后,我们产量年年提高,现在成立了公社,我们人心更齐,克服困难的决心更大了,自己出出力完全能积足肥料;自己能办的事,就不能依赖国家。”陆佩怀接着说:“我们队底子薄,生产发展不算快,提取的积累还很少;就是手头有钱,也要从降低成本着眼,不能随便使用。”这些话对大家很有启发。可是有人对自己有没有足够的力量办这件事,还不摸底。于是陆为田又向大家详细地摆一摆条件:本队劳力不缺,每人平均一亩六分三厘地,负担不重;新添了一只农船;河沟已挖深挖宽,便于上肥。这样一摆,大家的思想通了,个个下决心搞自然肥料。队里五只船,分三班轮流使用。每年除在夏收夏插、秋收两个最忙的时节,积肥工作停个把月外,其它时间坚持积肥,做到春积夏用,夏积秋用,秋积冬用。
三年过去了,原来是锅底洼的双陆生产队,田底高了,土肥了,粮食和经济收入也多了,加上坚持勤俭办社,在保证社员增加收入前提下,公共积累年年有了节余。这个时候,又有人说:“我们双陆河面少,黄泥多,肥料质量差,手头现成的钱,不如拿去买化肥,增产多了,对国家也有贡献。”陆为田听了,便提出一个问题:产量提高了,是把积累的钱拿去买化肥,还是拿些钱搞农田基本建设?大家讨论后都同意后一种办法。党员陆佩猛说:“如果再造两只船,一只船一年积五十亩田用的肥,两只船就可积够一百亩用的;内河泥质量不好,就到西塘河去罱,来去不过三里路。”这些意见从长远利益着想,有利于发展集体经济。大家听了这些意见后,原来主张拿钱买化肥的人也放弃了自己的意见。他们便用国家支援的木材,很快造好载重四千到六千斤的两只船。
今年春天,这个队又通过和一个使用化肥较多的相邻生产队比较(那个队虽然增产,但成本高、收入少),进一步巩固了自力更生搞自然肥料的思想。根据大家的意见,除罱泥以外,又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多养猪。今年从公共积累中拿出一百多元支持十二户贫农下中农养猪,增积家肥。二是沤草肥。双陆队由于不依赖化肥,不拿钱出外买肥,在全县是生产费用较低的一个队,每亩生产成本费在七元五角左右,不到总收入百分之二十。
江苏建湖县
董长根 陆培仰 彭大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