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美国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对中国的侵略活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1-18
第5版()
专栏:

美国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对中国的侵略活动
袁定中
美帝国主义是侵略中国的一个主要凶犯。它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阴谋活动。
反革命的两手政策
一八五一年初太平天国革命的爆发,立即引起欧美列强的密切注意。特别是美国侵略者,一得到讯息,便于一八五二年八月派马绍尔上校为全权专使,第一个赶来中国。美国为什么如此积极地关心中国的事变呢?毛主席在谈到英、美政府“援助”中国时曾指出:“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的资本家要赚钱,银行家要赚利息,借以解救他们自己的危机,并不是什么对中国人民的援助。”①这一分析使我们认识了美国当时积极活动的目的。
当时,欧洲列强英国、法国和沙皇俄国正处在“克里米亚战争”的前夕,无暇顾及东方,对中国问题暂时采取“观望态度”。这给美国侵略者造成了加紧侵略中国的有利时机。于是,美国强盗企图乘机排挤英国在中国的优势,进而抵制法、俄在中国的扩张,以便独占中国。一八五三年初马绍尔一到中国就说:“我时以为念的,而且将来的记录也会证明的,就是:我十分准备利用目前的事变发展(指太平天国革命——引者),为我国夺取利益。”②为了这个目的,一八五三年三月马绍尔乘美国兵舰溯江而上,企图第一个进入天京,对太平天国进行试探,从而在太平天国革命英雄们的身上套上一根操纵的绳索。当马绍尔还没有进入天京时,英国专使文翰却经过传教士和商人同太平天国进行了联络和疏通,于一八五三年四月到达天京“访问”,并受到太平天国的接待。英国通过“访问”宣布了“严守中立”,来麻痹太平天国的革命当局,以取得进出长江扩大贸易的权利。
由于操持太平天国革命的阴谋不能得逞,于是美国侵略者在英国专使文翰“访问”天京后,就拿出它反革命的另一手政策。马绍尔说:“我自认,我不能逆料从叛军(指太平军——引者)方面,发生任何可歌颂的改变。……这一戏剧的第二幕,可能表显出一个完全没有道德意识的,没有教育的,和没有生活依据的大众……要推翻政府的制度,社会的秩序,在无政府与血泪中进行暴乱。”③这就暴露了美国原拟的两手政策,是一手操纵太平天国革命,另一手把持清朝政府。美国企图乘机排除英国势力,进而达到“利用一切机会,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一切亚洲国家,发展及扩大我们的商务”④的目的。
美国侵略者这样做,是有其自己的想法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对英、法有着一定程度的戒备。但是由于美国政府始终玩弄着两手政策,所以在清政府看来,“咪夷恭顺”⑤,是可以商量共事的。因此,马绍尔在操纵太平天国革命的阴谋失败后,便更换了反革命的另一手:积极支持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他说:“观察南京(指太平天国当局——引者)的动静,使我能抓住最好的机会,为美国夺取利益”⑥。于是,马绍尔积极地为清朝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出谋划策。美国侵略者的打算没有落空。当时署理两江总督杨文定说:“上海通商各国惟咪唎?最为恭顺。此次贼匪窜扰,经苏、松太道吴健彰约会,即发火轮船前来助剿,旋因搁浅转回。”⑦可见美国强盗的两手政策是非常险恶的。
一八五四年初,美国改派麦莲为专使来到中国。他也坚决地执行着反革命的两手政策。他一到上海就和清朝官吏晤谈,并明确表示:“现在贼匪踞扰沪城(指小刀会起义——引者),以致中华税务有碍,各国贸易有损,实堪忿恨!”⑧
麦莲在操纵清政府的同时,又仿效英、法对天京进行“访问”、“观光”。一八五四年五月,他到天京“考察”,并表示“严守中立”。可是,他一回到上海就发出歇斯底里的叫嚣。他说:“这些统治天下的自尊自大语是欲与外国通商的宗旨不符的。……其为订立条约之障碍可以断言,是故各条约国应速纠正这一点。”⑨
以上的叙述说明,美国侵略者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对中国采用了最凶恶、狡猾和卑劣的侵略手段。反革命的两手政策是侵略者惯用的手法。美国侵略者采用反革命的两手政策,是企图麻痹太平天国当局对它的警惕性,调整好同清政府的关系,以便伺机进行更大的侵略活动。
“传教士”、“洋枪队”和美国政府
一八五六年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欧洲列强便把注意力转移到中国。外国侵略者在侵略中国过程中认识到,清朝统治者是非常顽固和腐朽的,它始终与人民群众处在深刻矛盾和尖锐对立的地位。因此,外国侵略者认为对付这种统治者最有效的法宝,就是“威德兼施”。英、法为了巩固和扩大它们在中国既得的侵略利益,便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美国和俄国也乘机对清政府进行了又一次苛酷的勒索。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强盗伙同英、法侵略者,攫得了不少利益。但是,这时它正处在国内南北战争爆发之际,无法联合英法对太平天国采取军事行动。虽然如此,美国侵略强盗是绝不愿放过任何侵略机会的,它就利用传教士和“洋枪队”来积极进行阴谋活动。
关于美国传教士进行侵略活动的情况及其作用,一八五八年时驻华公使列威廉曾向国务卿卡斯·路易说过:“……我不得不再说一句,传教士和那些与传教事业有关人们的学识,对于我国的利益是非常重要的。……我在这里尽责办事,若不是他们从旁协助,就一步都迈不开。……有了他们,一切困难或障碍都没有了。”⑩接着列威廉表扬了曾为侵略中国效力的牧师裨治文,他说:
“裨治文博士在一八五三年之于马沙利(即马绍尔),在一八五四年之于麦莲,于一应公务上都是主要的助手,现在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对他不时的帮助和经常最可贵的画谋献策,我得借此机会向他表示谢意;实深欣幸。”?
另一个美国浸礼会传教士罗孝全,以前曾和洪秀全在广州相识。一八六○年,美国政府便把他派往太平天国。这个口称为上帝效忠、实为美国侵略政策效力的传教士,骗取了洪秀全对他的信任,竟然担任了太平天国的“外务丞相”。洪秀全曾下诏说:“……今再命罗孝全总理一切外国商人事务”?。可是罗孝全作了些什么呢?他一到天京,立即写了一个详细的报告寄回美国,并号召美国人士有组织地来太平天国“服务”。罗孝全的这个行动,就是希望美国政府通过有组织的传教士的活动,把太平天国革命导向于依附美国的途径。为了实现这一阴谋,他劝说洪秀全放弃原来的革命理想,而致力于单纯的宗教革命,即“将推翻偶象之崇拜而开放门户,使福音得普遍传播于全国”?。这正是美国侵略者的要求。因此,当洪秀全要求罗孝全信仰“拜上帝会”,并为太平天国事业服务时,罗孝全就“自动进行工作”,和其他几个外国传教士合作,在天京传播起“福音”来了。他的活动对太平天国革命起了很大的破坏作用。
罗孝全的反革命的颠覆活动,不能不引起太平天国英雄们的注意。所以到一八六二年中外反革命公开勾结后,这个在天京潜伏了十五个月的美国传教士便逃离天京,公开了他的反革命立场,对太平天国进行恶毒的攻击。
美国在利用传教士进行阴谋活动的同时,又利用美国流氓在中国组织反动武装。一八六○年初,几乎和罗孝全进入太平天国的同时,美国流氓华尔来到中国。华尔一到上海,就“计划自建一军以与太平军作战”。虽然华尔声称自己是脱离了美国籍的,但是他却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顺利地组织了一支反革命武装,称为“洋枪队”(后来改称“常胜军”)。这支反革命武装力量由华尔担任统领,由另外两个美国流氓富尔斯德和白齐文担任副统领。美国人统领这支私生子的军队,对美国政府是十分有利的。第一,这支军队实际上是美国控制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强有力的手段。第二,由于这支军队是由美国流氓个人出面统领的,美国政府既可以在幕后指挥,又可以摆脱其他列强的阻挠和公正舆论的谴责。因此,
“洋枪队”的组成,立即引起英国的眼热。一八六一年,英国海军司令何伯以“违犯中立”和“雇用英国逃亡者”为借口,逮捕了华尔,把他送交美国领事处分。并且,英国也向清朝政府建议:赶紧“购买军舰”,“聘用军官”,成立“奥斯本舰队”。后来,英国又成立了“常安军”(又称“定胜军”),法国也成立了“常捷军”。从这里可以看出:美国在中国组织“洋枪队”,还开创了帝国主义直接组织反革命武装、控制清政权以及屠杀中国人民的恶例。
为了同英、法相抗衡,美国企图永远把持“常胜军”的统领权。华尔被打死后,它又以白齐文为统领。可是这时候,英国侵略者对清政府稳握举足轻重的地位。白齐文继任不久,英国军官戈登就夺取了“常胜军”的统领地位。“常胜军”的易将问题,说明了英、美为争夺“常胜军”的统率权而发生的矛盾。结果英国“胜利”了,英国侵略势力在中国又一步向前发展。
上面的阐述证明,传教士和“洋枪队”完全是美国强盗用来侵略中国的主要工具。关于这一点,美国侵略者自己也供认不讳。
首先,关于传教士的问题。美国泰勒·丹涅特在《美国人在东亚》一书中说:“美国人虽然在美国国内颇重视政、教的完全分离,可是在中国,议定‘望厦条约’时既有裨治文、巴驾和卫三畏,参加外交工作并升任到最高阶级的则有巴驾,在大沽和天津又有卫三畏和丁韪良,同时和南京的太平军有经常来往和公开同情的也颇有一些传教士。……无论是天主教形式或耶稣教形式的基督教教义在大清帝国内都是一种离心力量。”?正是因为这样,“美国公使在国务院的许可下,出面为本地基督教徒争取条约所保证的信仰自由”?。
其次,关于华尔“洋枪队”的问题。美国公使曾向美国总统报告说:“我很悲痛的向你报告华尔将军的死耗。他是一个美国人。……华尔死后,我惧怕他的部队之被解散,……立即照会中国政府,希望选择另一美国人,继续华尔的地位。很幸运的,在许多反对者的前面,白齐文被任命为继承人。……我认为既然可以通过阿思本,由英国人来统率中国的水师,则由一个美国人来统率外人训练的中国陆军,是公平的。”?美国的国务卿立即指示蒲安臣公使说:“他在一个生疏僻远的危险地区,为发扬他的祖国(指美国——引者)之威名而死。因此他的早死,实为美国人民所深切痛悼。”?这里供认了两个事实:一,华尔是美国人,所谓脱离美国籍只是一个骗局。二,华尔统领的“洋枪队”、“常胜军”是美国政府的私生子,和美国政府有不可分割的血亲根缘。
“合作政策”的实质
一八六一年美国派蒲安臣为驻华全权公使。这时中外反革命已公开勾结起来。但是,英勇的太平军不断地给予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的打击。因此,侵略者从维护它们共同的利益出发,开始采取“联合行动”。英国公使布鲁斯致函蒲安臣说:“只有采取联合行动,乃能促进这利益。”?由于美国正忙于国内战争,无法派遣军队到中国,美国国务卿指令蒲安臣说:“……我国在华利益与英法完全相同。我们有理由相信,英、法公使的作为,系以促进西方一切国家在华利益为目的。……我们命令你,一切和他们商量和合作。”?一八六二年秋天,华尔被太平军击毙后,蒲安臣便根据美国政府指示,本着“利益均沾”的原则,提出了侵略中国的共同方案——“合作政策”。
什么是“合作政策”呢?蒲安臣说:“……如果有约各国能自行协议对中国保守中立,共同维持通商口岸的秩序,并给予中国赞成保全秩序的一方(指清政府——引者)以道义上的支持,那么人类的利益将会大受裨益。”?这一政策包括两个含义:一、各列强在中国问题上合作,一致行动;二、各列强与清政府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以维持中国半殖民地状态。这个政策为美国后来的“门户开放”政策奠定了根基。
“合作政策”使外国侵略者之间,以及它们和清朝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得到暂时的调整,从而使外国侵略者立即采取行动,公开地和清政府一起,成立“中外会防局”,出动正规的陆军和海军,对太平天国实行血腥的镇压。
在国内外反革命势力残暴镇压面前,是采取屈辱的投降主义呢,还是坚决的斗争,是考验一个革命者的客观标准。英雄的太平军不愧是农民革命的英雄好汉,他们在装备精良的敌人面前,进行了坚强的抗击,使中外反革命势力饱受惩罚,迭遭挫败。可是,太平天国革命毕竟是单纯的农民革命战争,最后终于在强大的敌人的联合武装镇压下失败了。
从这一历史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侵略者是中国人民最残暴、狡猾和阴险的敌人。
①《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一四七九页。
②③《参院档案》第一二三号,第一二五、一四三○页。转引自
卿汝楫:《美国侵华史》第一卷,第一一四、一一○页。
④俾尔斯:“致国会咨文”(一八五三年十二月五日)。转引自
同上书,第一一四页。
⑤“咪夷”是清政府对当时“咪唎?”商人、传教士和美国政府
的称谓。
⑥《众院档案》第一二三号,第二四九页。转引自《美国侵华史》
第一卷,第一一四页。
⑦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卷六,第一○页。
⑧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卷七,第二九至三○页。
⑨《华北先驱》第二○四号(一八五四年六月二十四日)。
⑩?〔美〕泰勒·丹涅特:《美国人在东亚》(中文本)第四七
二页。
?转引自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增订本第二一七页。
?罗孝全:《洪秀全革命之真相》。《太平天国》(六)第八二
五页。
??《美国人在东亚》第四七八、四八五页。
??卡希尔:《一个新英格兰浪人》第二二七至二二九页。转引
自《美国侵华史》第一卷,第二五五至二五六页。
??转引自《美国侵华史》第一卷,第二四六页。
?《美国人在东亚》第三一七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