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依靠群众兴修水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1-19
第1版()
专栏:社论

依靠群众兴修水利
我国广大农村里,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推动下,在经济形势全面好转的基础上,一个社会主义的生产建设的新高潮正在兴起。各地已经开始的今冬明春兴修农田水利的群众运动,就是这个新高潮的序幕。
为了争取明年农业生产的更好收成,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的面貌,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既要在政治上坚持不断革命,又要在生产上坚持不断革命。决不能在已有的成绩面前故步自封,而要继续有计划地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更多的水利工程,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争取在明年把更多的农田建成稳产高产农田。
在农田水利建设上,是眼睛向下,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大搞群众运动;还是眼睛向上,处处都要依赖国家投资兴办?这是各地各级干部在思想上必须很明确地解决的问题。前一种方针,是真正革命的方针。坚决按照这种方针办事,把广大群众发动起来,不仅可以把水利工程修得多、修得快,而且可以把水利工程修得好、修得省;修成之后,群众对这些工程的管理、运用和维护也做得好,发挥的实效比较大。反之,如果只是靠国家投资,结果必然是水利工程修得少、修得慢、管得差、作用小。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因为进行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一定的物质条件固然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但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是人的革命思想和革命干劲。就以物的条件来说,也是群众创造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的泉源,都在广大群众之中。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在水利建设中依靠群众,把本来就是群众自己的事情交给群众办,这才是真正的群众观点,才是真正执行了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凡是依靠群众自己的力量能够办好的农田水利,都不依赖国家投资,而主要依靠农民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办起来,就能够使国家的资金更合理更有效地集中使用在更为迫切需要的地方。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是每个人民公社的生产队以至每个社员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尤其是在丰收之年,更要适当扩大公共积累,作为发展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的资金。有许多水利建设,不要支出多少资金,基本上靠公社社员群众的劳动力,也能办得很好。这种劳动积累,对集体经济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公共积累。当然,对一些灾区和经济上困难较多的社、队,国家还要给予必要的支援。对于国家支援的物力财力,也只有发动群众去用,才可能贯彻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把国家支援最充分地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使它发挥最大的效用。
把群众的力量动员起来,用在什么地方才能更加多快好省地发挥作用呢?今冬明春的农田水利建设,首先是要集中力量,继续做好现有水利设施的配套工作,改善和加强水利灌溉事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是从我国农田水利工作的实际出发;也只有这样,才能把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更好地调动起来,更好地坚持下去。近几年来,我国农民依靠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力量和国家的投资,建成了许多水利工程,增添了大量机电排灌设施,使我国农业生产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不少农田实现了旱涝保收、稳产高产。但是,这些水利工程设施,还有很大的潜力没有发挥。几年来,各地在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的基础上,加强水利配套工作,改善水利经营管理,仅从这两个方面,就扩大了成千万亩的灌溉面积。目前,估计全国还有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大中型灌区和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排灌机械,需要继续做好配套工作。这个工作做好了,现有的水利工程设施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近一年多来,各地通过清查整顿,还发现很多灌区和排灌站,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效益低和成本高等缺点,妨碍了这些灌区和排灌站充分发挥效益。拿水的利用率来说,有些灌区达到百分之六、七十,有些灌区仅为百分之二、三十;排灌机械每马力浇地的面积,在同样的扬程下,有些排灌站为六、七十亩,有些排灌站仅为二、三十亩,差距是很大的。在这种情况下,今冬明春大部分地区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一手抓配套、一手抓管理”。
要不要兴建一些新的水利工程呢?在一些配套任务不大或原有水利设施不多的地区,应当根据需要而又可能的原则,根据增产节约的原则,新建一批中小型水利工程,特别是新建更多的小型水利工程,如:南方的塘、埝、坝和小水库、水轮泵;北方的水井;平原和圩区的小型的排水治涝工程和机电排灌工程,等等。在山区和丘陵地区,要广泛地开展以植树种草、修造梯田为主要内容的水土保持工作。这些工程,分开来看规模是很小的,但是,千百万个社队都这样办起来,从全局来看,规模就不是很小,而是很大。只要办一个保证成一个,就能积小胜为大胜,发挥巨大的物质力量。也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展开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如果不顾当前的实际需要和可能,片面地追求大工程,广大地区就办不起来,反而会冷冷清清。解放以来,凡是重视兴修小型农田水利的地方,都较快地推进了农业生产的水利化,在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道路上有较大的进展。这是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一条极为重要的经验。
兴修农田水利,实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是广大农民的共同要求;今年的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大的丰收,又为较多的兴修农田水利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形势越好,各地党政领导机关越要加强领导,保证兴修水利的群众运动健康地发展,收到更好的效果。
兴修水利所需要的劳动力,要和冬季其他生产活动一起安排。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越冬作物田间管理、积肥、副业等,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安排一个适当的比例。这个比例也不要整个冬春始终不变,而要分阶段灵活地加以调整。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先修那些费力少、收效快、收效大、能够对明年的农业生产起作用的工程。必须珍惜群众的一点一滴力量,把每一分钱、每一个工都用到最必需的地方,不使发生窝工浪费现象。
动员社员参加兴修水利,除他们应当担负的义务工以外,在一个生产队的范围内,要和农业用工实行同工同酬。几个生产队或大队合办的工程,应按受益田亩的多少,实行合理负担;必须动员非受益队支援时,一定要根据“自愿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借工还工或给予合理报酬。
不论工程大小,在施工以前,都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勘查计算,切实了解实际需要和经济效益;开工以后还要加强技术指导,建立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切实保证工程质量。要实行“随修随管,修管并重”,在施工期间就要向群众宣传水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成立以贫农和下中农为骨干的水利管理组织,并且做好经常性的维修养护工作和绿化工作。
所有农田水利工作中的各种问题的处理,都应当同群众充分协商,尤其是要很好地听取贫农和下中农的意见;在一切方面都要依靠群众,特别是依靠贫农和下中农。
我国人民在兴修农田水利方面大搞群众运动的经验是十分丰富的,各地党政领导机关和水利部门,对这些经验,包括正面和反面的经验,都要认真地总结和运用。要看到当前的大好形势,也要清醒地随时发现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及时解决。有关的领导干部都要到水利建设的第一线去长期蹲点,同群众一起劳动、一起生活、一起商量。只要这样坚决依靠群众,大搞群众运动,今冬明春的水利建设一定会打一个大胜仗,为我国农业生产的新高潮创造更好的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