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贫下中农爱戴的好老师——记江西省铅山县石溪小学教师方菊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1-19
第2版()
专栏:

贫下中农爱戴的好老师
——记江西省铅山县石溪小学教师方菊香
童伟华
新的学年开始了。
方菊香来到江西省铅山县石溪小学,翻阅着一年级学生的报名册,心里感到特别高兴。原来,今年贫农、下中农子女报名读书的人数又增多了。(一)
石溪小学,是设在农村的一所完全小学。学校里经常有一部分儿童,需要一边读书,一边劳动,或者是一边上学,一边看养公社的耕牛。有一段时期,这部分同学的学习成绩差一些。一次,教师们在议论这个问题时,有人提出:“要读书,就不准看牛,要看牛,就不要来读书。”方菊香却持有不同意见。她说:“要是那样做,学校岂不是向贫下中农子女关门?”
方菊香的认识这样明确,是有过经验和教训的。
这是她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后不久发生的事情。
新学年开始,方菊香接任四年级一个班的算术课。始业测验的结果,有一个名叫陈在秋的同学得了零分。方菊香去访问过去任课的教师,得到的回答是:“陈在秋脑子笨,讲解的东西接受不了。”方菊香很想帮助陈在秋赶上班,她找在秋谈话,辅导在秋学习,可是,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两位数的乘法,教了一个多小时,仍然不懂。方菊香感慨地想:“在秋的确是脑子笨哟!”
方菊香虽然那样想,可是陈在秋家是贫农,阶级的同情心,又促使她不能不管在秋。她不由得想起了自己上学的情景,那是解放后不久,和她同班学习的,不少都是地主、富农和资产阶级的子女,他们放学回家,家长对他们学习抓得紧,有人辅导,而她回家就得看牛砍柴,洗衣、烧饭。开始她赶不上班,不是也有人说她“脑子笨”?以后,方菊香听党的话,立志刻苦用功,不是同样赶上了班?方菊香由此又想到将来农业实现“四化”,如果贫下中农子女不掌握文化科学知识,那不就让地主富农夺去生产上的领导权吗?
方菊香立志要教好这位贫农的儿子。她重新教他读“九九”乘法表,上课启发他用心听课,下课教他做作业;夜晚和星期天,她登门进行帮助和辅导。此后,在秋不仅跟得上班,还成为班上的优秀生。
方菊香把自己教育陈在秋前后的情况讲给同事们听。她说:“我开始也认为在秋‘脑子笨’,主要是自己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指导着自己的行动。”学校领导很同意方菊香的看法。接着,她接受学校领导的指示,经常把学校四十多个看牛的少先队员召在一起开会,教育他们打破自卑心理,怀抱崇高的理想,不忘阶级的委托,立大志刻苦顽强学习;又教育他们要用心养好公社的耕牛。方菊香的模范行动,给人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其他教师,现在也都很关心这部分贫下中农子女的学习和进步,耐心帮助贫下中农子女学好功课。(二)
方菊香关心贫农、下中农子女的学习,更关心他们政治上的进步。
今天的孩子,都是解放后长大的。就是贫农、下中农的子女,对自己长辈在旧社会所受的苦难也了解得很少。他们不大懂得什么叫阶级,什么叫剥削。方菊香在班会上或队日活动中,经常邀请老贫农作报告;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带着同学参加贫农、下中农的忆苦思甜会。并组织贫下中农子女,开展了了解自己家史的活动。在作文课里,方菊香出了“谈家史”的题目,让孩子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控诉旧社会的罪恶,在孩子们幼小心灵上刻下了阶级的烙印。
周善明同学原是学校最顽皮的学生,被师生们称之为“打架王”。方菊香翻开学生纪律记事本,周善明打架,一般都是发生在与同学争夺图书上。一天夜晚,方菊香带着图书来到善明家访问。这是一个夏天的夜晚。周善明正在乘凉处听一个过去开书店的老板讲《七侠五义》的荒诞故事。方菊香猛然惊醒起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争夺儿童的斗争,真是无孔不入!她坐下来,向乘凉的人讲起雷锋的英雄故事来。事后,方菊香又把《董存瑞》、《刘胡兰》、《黄继光》、《刘文学》以及《南越的小朋友是怎样对敌斗争的》图书、少年报借给周善明看。周善明每看完一本图书,方菊香就要他讲自己的体会,循循善诱,帮助周善明提高觉悟。此后,周善明不打架了,平常学习也用功,还光荣的参加了少先队。今年夏令营组织一次野游,他帮助年纪小的同学背水壶、行李袋,受到表扬。
周善明的转变,仅是方菊香教育同学的一个小故事。方菊香近几年来,都是担任一、二年级的班主任。她教的学生,虽然离开生活还远,但是她考虑的,却是十年、二十年之后的事。“当他们长大了,能不能继续父辈的革命意志,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将无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从这一点着眼,她要求自己所教育的学生,从小就能染上鲜红的颜色。王明华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学习成绩都在九十分以上。但王明华很少参加公益劳动,劳动时又不愿干脏活、重活。一次无意损坏了一件公物,既不修理,又不报告。这些,方菊香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明华的父亲是石溪供销社的主任,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经常上班做本岗位的工作,下班便在供销社扫地、抹桌子、整理货物、修理工具。方菊香便带着明华去看,要明华向自己的父亲学习那种热爱工作、热爱集体财产、关心公共卫生的美德。现在的明华学习好,参加劳动、打扫卫生样样都带头干。(三)
在石溪小学附近的农村里,还有少数贫农、下中农子女因要担负家务劳动和生产劳动,而没有上学念书。今年开春时,石溪小学根据党的“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公社党委的指示,在学校附设了一所半农半读的小学。这所学校共三个班,一个班设在学校里,一个班设在小集市上,还有一个设在离学校三里远的后田村。方菊香请求学校领导批准她到离学校最远的后田村去兼课。
方菊香初去时,后田村只有八个儿童报名读书。方菊香和生产队干部登门调查访问,发现仍有十个贫下中农子女到了学龄没有入学,其中有个失去父母的孤儿。她就登门去找这个孤儿。第一次去是下午的时间,这个孤儿外出砍柴去了;第二次便趁夜晚下课后去,孤儿已经睡觉了;第三次她天一亮就赶去,这个孤儿正在家里做饭。方菊香一边帮他洗米烧饭,一边劝他上学念书。这位孤儿说:“你那小学都是小孩子,我都十五岁了,和他们坐在一起多不好意思。”方菊香说:“读书学文化,是为了国家建设和农业生产,这有啥不好意思。如果今天不学习,农村实现‘四化’后怎么办?”这位孤儿感到很对,便报名读书了。方菊香还拿自己的钱,为孤儿买课本、买笔墨。这个孤儿很爱集体,每天东方发白就起来做饭,要赶上大伙一道上工劳动,感到夜晚学到九点钟吃不消。方菊香提前给他上课,等其他同学上课时,他就可以回去睡觉了。
有一天夜晚,方菊香正在上课,看到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子站在旁边,久久不去。方菊香问他叫什么名字,他摇摇头;方菊香问他为什么不报名读书,他也摇摇头。学生说:“他有点聋。”方菊香问他家是啥成份。同学说:“是贫农。”方菊香想:“将来,我们国家人人都能读书识字,难道就让这样一个贫农的儿子作睁眼瞎?”她走到这个耳聋的孩子面前,大声说:“你可以报名读书。”孩子很高兴,跑回家对母亲说:“妈妈,方老师叫我报名读书。”母亲说:“你别聋里聋气,一个聋子怎么去读书。”等方菊香上门动员时,这位母亲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耳聋的孩子夜晚上学念书了。方菊香对聋子采取个别教的方法,大声在他耳边叫,比划手势,教什么字就作什么动作。现在这聋孩子也认识不少字了。
现在,后田村已有十八个儿童在半农半读小学念书。(四)
方菊香为什么能这样热情为贫农、下中农办学呢?有人这样问她,方菊香说:“我是个贫农的女儿,从小就经受过旧社会的苦。是党和毛主席把我培养成为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是党和毛主席的指示,使我看清了自己努力的正确方向。”她说她开始教书时,思想也是糊涂的。一次,她读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主席说:“中国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可是地主的文化是由农民造成的,因为造成地主文化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从农民身上掠取的血汗。中国有百分之九十未受文化教育的人民,这个里面,最大多数是农民。”方菊香说:“毛主席这段话,使我开始明确了到底为谁革命,为谁服务的问题。使我认识到为贫农、下中农培养有文化有觉悟的新型农民,这是何等重要的工作。这样全新的工作,我们年青的教师,应当把它担当起来。”
这是力量的源泉。正是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使年青的方菊香能成为一个模范教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不久前,她光荣地出席了共青团全国第九次代表大会。在会上,她见到了敬爱的领袖毛主席。她欢呼,她激动。她在笔记本上写着:“毛主席呀!我要永远高举革命的红旗,把自己的工作,同整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壮丽前景联在一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