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认清里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1-20
第1版()
专栏:

认清里外
本报评论员
哪是里,哪是外?对这个最简单不过的问题,站在不同阶级立场的人们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回答。
湖北广济县丰收公社胡曹房大队第一生产队卖一千多斤余粮,粮站误按五千多斤开了单据,等于多付给四千斤粮食的价款。一些坏分子和富裕中农主张把这笔钱当作“额外收入”分掉。以陈锦林为代表的贫农下中农,主张把单据送回粮站改正,不使国家遭受损失。于是一些富裕中农便议论纷纷,说这是“胳膊肘向外拐”。贫农陈锦林认为维护国家利益才是向里拐,他为坚持正确的主张进行了胜利的斗争。
究竟哪儿是“里”、哪儿是“外”?该向哪儿拐、不该向哪儿拐?这是一个站在什么阶级立场上看事情的问题,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必须辨别清楚,说个明白。
我们的国家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什么人才把我们的国家看作“外”,看作不是自己的呢?这只有极少部分人,这就是那些被推翻了的剥削阶级之中坚持反动立场、顽固不化的极少数人,就象散布破坏性言论的伪保长儿子陈巨容那样的人。他说:“这是捉到手的鱼,吃到嘴里的肉,再不吃到哪里去找?”这些敌对阶级分子把国家利益当成“捉到手的鱼,吃到嘴里的肉”,当然非把这个外财吃到自己肚子里去不可,在他们的心目中,国家利益当然是“外”。
在劳动人民中,也有少数人,对于国家、集体的利益同个人的利益不能正确看待,有的甚至有意无意地把三者之间的利益对立起来,这是受了剥削阶级思想和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象这个生产队的陈火映、陈树金这样的富裕中农,他们自私心重,遇到钱财等与个人私利有关的问题就有些迷惑,就同坏分子的谬论随声附和,这就是所谓“财迷转向”。这是很不好的事情。在我们的国家里,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是一致的,不论损害国家或者损害集体,实际上都是损害自己。
在旧社会里,劳动人民的“里”是非常狭小的,有许多人甚至“贫无立锥之地”。随着革命的不断胜利,劳动人民的“里”已经大大地扩大了。现在,自己的家是里,自己的集体是里,自己所在的社、县、省是里,自己的国家更是里。什么是“外”呢?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是外,本国、本地、本村、本姓的剥削阶级分子是外,一切损害社会主义、损害我们的国家和集体的势力都是外。劳动人民的里就是剥削阶级的外,劳动人民的外就是剥削阶级的里。谁如果以极其短小的老眼光看里外,看不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天地有多么大,把我们自己的国家和集体当成了外,那就会上阶级敌人的当,就会迷失方向。
认清里外、辨明方向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提高阶级觉悟和进行阶级分析。陈锦林等贫农下中农为什么那样坚持交还粮站写错了的售粮凭证?因为他们在旧社会受苦最深,他们从自己的切身经验中,深深体会到要彻底摆脱贫困和落后,只有坚定地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这条光明大道。别的路是没有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社会主义的伟大的祖国就没有劳动人民自己的集体经济,因而也就没有个人的光明前途和幸福美好的生活。贫农下中农从自己的阶级立场上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他们热爱国家、热爱集体,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并且坚定地同一切违犯社会主义利益的行为进行不调和的斗争。富裕中农过去虽然也受反动政府的压迫,但是他们的经济地位比贫农下中农优裕,经常过着有余钱剩米的生活,现在思想觉悟虽然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有些人自私自利的观念还没有去掉,所以他们对于“飞来财”恋恋不舍,认为象这样已经到手的财物,如果不要,就是呆子。其实,正是他们自己迷了路,转了向。对于这些人,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的阶级教育,使他们打开眼界,看清正路。
认清方向,对于每一个社员,固然十分重要;对于干部,就更加重要了。干部如果自己不辨方向,遇到岔路就犹疑不定,不知向哪儿走,怎么能把工作做好呢!因此,所有的革命工作人员(包括基层干部)都必须学会阶级分析,坚决贯彻执行党的阶级路线,坚决依靠贫农下中农,倾听他们的意见,遇事同他们商量。这样,才能很好地领导群众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