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1-22
第2版()
专栏: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眼眶大小和手脚大小
最近,一些农村人民公社社员给江苏新华日报写信,批评有的生产队干部在丰收之后乱花钱。他们说:
“有些干部在丰收以后,眼眶变大了,手脚也变大了。”
新华日报就此发表了一篇短文说:干部在丰收以后,乱花钱、乱开支,眼眶到底是变大了呢,还是变小了呢?这是很值得商讨的。在剥削阶级看来,滥用钱财,挥金如土,这是有气魄、眼眶大。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看来,铺张浪费,恰恰是眼界不宽,气魄太小。因为,只顾眼前消费,不顾长远建设,这正是缺乏革命理想的表现;光看到一社一队已经可以丰衣足食,看不到全世界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民没有解放,这是没有全局观点。没有全局观点和革命的理想,这怎么能说眼眶变大了呢?
人的行动总是受思想支配的,眼眶大小和手脚大小,是有密切关系的。眼眶真正大的人,在花钱的问题上总是精打细算;眼眶小的人,在花集体的钱的时候手脚却是大的。
为什么有些人在丰收以后,眼眶变小了,手脚变大了呢?根本原因是他们缺乏不断革命的精神,缺乏无产阶级的雄心壮志。丰收,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丰收也会使一些人只看生产好,忘掉了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好传统;也会使一些意志薄弱的人,滋长骄傲自满情绪。丰收以后眼眶的大和小,手脚的大和小;是浪费,还是节约;是艰苦奋斗,还是贪图安逸,其间有着复杂的斗争。这种斗争,是无产阶级思想同资本主义思想的斗争。在这种情况面前,身为农村干部,不仅自己要对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侵蚀保持高度的警惕,而且要对干部、社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干部、社员的眼界越来越大,干劲越来越高,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传统日益发扬光大。
追求什么“风度”
山东大学化学系有些新生家住在农村,这次入学以后,他们把从家里带来的半新不旧或者洗洗补补还能穿的粗布褂子、对襟棉袄、纳底布鞋,统统丢掉不用了。他们觉得穿这些东西“土气”,和大学生的“身份”不相称,怕穿出去“人家笑话”。
山东大众日报在一篇短文里议论了这件事。短文说:这件“小”事情所反映的问题很发人深思:为什么有些人考上了大学,进了城市,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其实,这种“变”也不足为怪。因为在我们目前的社会里还存在着阶级,存在着无产阶级思想与资产阶级思想的斗争。在斗争中人总是在“变”,或者向无产阶级方面变,或者向资产阶级方面变。能用的不用,能穿的不穿,不惜浪费劳动的汗水换来的东西,去追求什么大学生“风度”。这哪里是大学生的风度?分明是资产阶级大少爷的作风!这是蜕变的开始,是向坏处变,向资产阶级思想靠拢。这样的“变”,是多么值得警惕和深思!
也许有人会说,旧衣服不是我自己不想穿,是因为人家笑话。对于这种“笑话”,同样要用阶级观点来看一看,是什么人笑话?是工人、农民,还是那些树立了革命人生观的老师、同学?当然全不是。看不起穿对襟小褂和补钉衣服的,只能是那些满脑子资产阶级思想的人。
资产阶级分子不知羞惭地笑话劳动人民“土气”,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是资产阶级。但是,怕人家笑话自己“土气”,甚至把妈妈给缝的对襟小褂,纳的布底便鞋,忍心扔掉了,那么,这扔掉的不仅仅是一件布衣、一双便鞋,而是无产阶级艰苦朴素的本色。
兴趣寄托在哪里?
广州羊城晚报最近发表一篇杂文,议论青年人的业余消遣活动。杂文说:青年人在业(课)余休息时间里,用塑料絲编结一些小玩艺儿,这本来是一项业余的消遣活动,无可非议。但是,现在有些青年,在这方面耗费了过多的时间,结了一件又一件,送人、自存日见增多,以至一下班(课)便“抓紧时间”,无休止地编结。
杂文作者说:有人说,这不是什么坏习惯,无非自娱而已,不必过问。这我也承认。但是,任何生活小事,个人爱好,都有一条界线,超过了这条界线,没有节制,心思过多地用在这上面,有益的也会变成有害。
我们业余或课余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把业余或课余的时间过多地消磨在这些小事上面,必然会减少了对大事的关心。国内外时事、革命斗争,就会由少关心而至于逐渐的淡漠,这无异把自己也封在塑料袋子里,和塑料絲编的鹿、马、金鱼为伍,而不知世界之大,不见革命风云了。
今天,需要我们发挥智慧的地方多得很,大可不必借编结来“排遣”整个空闲时间。学习政治、文化,读革命书,看革命戏,锻炼身体,都很需要。特别是政治学习,钻了进去,便会觉得胸襟更加开阔,会觉得自己的工作与整个世界革命相连,生活显得更有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